證券時報記者 許盈
【資料圖】
隨著上市券商2022年年報的出爐,不少一二級交易商也在其中披露了場外衍生品業務最新發展狀況,包括國泰君安、中金公司、東方證券等券商都在年報中對該業務“報喜”。
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泛自營業務收入對券商業績的影響與日俱增,隨著金融衍生品品種持續擴容,以場外衍生品為代表的非方向性投資日益成為證券業重要發展方向,不少券商在年報中也提到將對該業務不斷加注。
衍生品業務貢獻穩定收益
近期,上市券商2022年年報陸續披露,不少券商披露的場外衍生品業務發展狀況讓人眼前一亮。
例如,國泰君安年報顯示,2022年,權益類場外衍生品累計新增名義本金4679.82億元、增長20.3%;期末存續名義本金余額1569.50億元,較上年末增長2.7%。
中金公司持有的場外衍生品交易對沖持倉為1091.46億元,占交易性金融資產總額的40.51%。中信證券境內外場外衍生品業務規模都保持增長,其中境內日均名義本金增長13%,境外合約成交總額增長5%。
廣發證券年報顯示,2022年公司持續大力加強團隊及系統建設,不斷提升產品創設策略創新及交易銷售能力;通過開展收益互換、場外期權等業務,持續為機構客戶提供以場外衍生品為載體的資產配置和風險管理解決方案。2022年公司柜臺市場新發產品數量15110只,新發產品規模4055.26億元。
除了一級交易商以外,不少二級交易商的業務增長也可圈可點。
東方證券年報顯示,公司持續優化資源配置,打造東方金衍業務品牌。截至2022年末,公司場外期權交易規模達1032.96億元,增長53%;收益互換交易規模達187.58億元,是2021年同期的8.5倍。
國聯證券年報也提到,2022年公司場外期權和收益互換存續名義本金及客戶數量穩健增長。根據中證協2022年公布的證券公司基于柜臺與機構客戶對手方交易業務收入情況,公司位列行業第10。
廣發證券研報認為,非方向性的資產配置能力成為券商2022年業績的勝負手之一。尤其在場外衍生品業務中,券商通過為交易對手提供資本中介和風險對沖,能夠規避單邊下行與底部震蕩的市場風險。
加碼衍生品業務
自2018年起規范化健康發展以來,場外衍生品業務在經歷了數年的持續爆發后,在2022年呈現平緩發展趨勢。
截至目前,全市場共有44家券商是場外期權交易商,其中一級交易商8家,二級交易商36家。從整個市場規模來看,根據中證報價公司數據,2022年證券公司場外衍生品累計新增名義本金8.31萬億元,同比下降1.13%;期末存量名義本金為2.09萬億元,同比增長3.48%。
記者梳理發現,展望2023年,不少券商在年報中表態將積極推進場外衍生品業務。
申萬宏源表示,公司將繼續提升產品、定價、交易等核心競爭力,著力打造場內外衍生品交易及產品創設的一體化平臺,持續利用衍生品為市場提供有效的風險管理、財富管理及資產配置工具。進一步加強衍生品業務人才團隊建設,協同公司綜合業務發展。
中信證券表示,今年股權衍生品業務將繼續完善產品供給和服務生態,不斷提高交易和定價能力,加強國際區域布局,打造國際化綜合業務平臺。
國聯證券稱,未來公司將積極爭取股票期權做市及上市證券做市交易業務資格等各類交易牌照,不斷提升各類交易工具和產品的生產能力和報價能力,同時加強銷售體系建設和產品鋪設。
“場外衍生品業務中,券商通過為交易對手提供風險對沖和資本中介,規避了單邊下行與底部震蕩的市場風險,成為各券商未來的重點發力業務。在2022年場外衍生品市場規模整體停滯的情況下,券商同業業務規??焖僭鲩L。場外衍生品屬于重資本業務,這對券商的風控指標提出了考驗,迫使其融資擴表,增加資本金。”華寶證券分析師李亭函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還有部分券商在組織架構上進行了調整,重點對衍生品業務進行重新梳理。比如,廣發證券在2月下旬通過了對公司衍生品業務整合的議案,將權益及衍生品投資部更名為“權益投資部”;柜臺交易市場部更名為“股權衍生品業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