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封面新聞記者 周家夷
“粉紅殺手”乳腺癌的威脅一直持續給女性健康帶來困擾。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1929萬例,其中全球乳腺癌新發病例高達226萬例;2020年中國新發癌癥病例457萬例,其中乳腺癌新發病例42萬例……
一組組數據告訴我們,無論國際還是國內,乳腺癌的發病率都高居首位。為幫助不幸罹患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尤其是為社會作出貢獻但經濟困難的患者——選擇最適合的手術方式,早期則重塑乳房,保護完美曲線;局晚則踏踏實實修復胸部,避免最終腐爛,由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乳腺疾病中心黨支部攜手北京·白求恩公益基金會聯合全國各大權威醫院發起的“白求恩·腔滿華夏,鏡善鏡美”最美中國行大型乳腺系列公益活動日前在成都啟動。
此次活動的發起人是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乳腺疾病中心黨支部書記杜正貴教授,以及湖南省腫瘤醫院宋達疆教授。他們一致認為,救死扶傷是醫生的天然使命,醫者最大的痛苦莫過于看到病人無法手術而無能為力。“這也是我們攜手白求恩基金會發起‘腔滿華夏,鏡善鏡美’最美中國行大型系列公益手術活動的初衷。一直以來,我們都致力于腔鏡和皮瓣修復技術的發展,希望在保證治療效果、降低并發癥發生的同時,還能塑造完美的乳房。我們也希望在活動現場與眾位專家一起分享最新的乳腺癌治療方式,與中國乳腺癌現狀相結合,為患者盡可能減小創傷、保護其美學效果,讓女性術后能保持美麗和自信的同時,使乳腺疾病得到有效控制。”
杜正貴教授說,傳統乳腺癌治療方式是通過乳房全切加腋窩手術來根治,此類方案會將乳房完全切除,同時胸部會留有手術痕跡,缺失的乳房和術后的疤痕都會對患者身心造成巨大影響,雖然后期可采用二次乳房重建方案,但會面臨二次手術的創傷和高額手術費,給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雙重打擊。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人們希望在乳腺癌治療中保證效果的同時保護其美觀,追求患者生理和心理雙微創,這對醫院設施設備的先進性和臨床醫生的醫療技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20年3月26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乳腺疾病中心杜正貴教授首次提出用于乳腺腔鏡重建的“華西逆序法及華西一號孔”的概念,完美解決了乳腺癌腔鏡重建手術的難點,將時間從6小時-8小時縮短至2小時-3小時,突破了乳腺腔鏡手術30年未突破的桎梏,使得乳腺腔鏡可以像腹腔鏡和胸腔鏡一樣簡單地開展。如今,“華西1號孔”“華西2號孔”“華西3號孔”“三向牽引線補片縫合法”等概念,使腔鏡背闊肌重建、腔鏡保乳術以及腔鏡胸肌前假體重建變得更簡單,也使得華西乳腺腔鏡術種更完善。同時,杜正貴教授還開創了全球日間腔鏡重建的歷史,減輕了患者的負擔和創傷。
舉報/反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