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竟然在微信朋友圈里做了一場技術發布會。長安汽車擘畫未來的全新能源及電動化解決方案:長安原力技術——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電驅。通過“E-Electric”、“V-Vehicle”、“D-Drive”三個場景切換,立體詮釋“181+95%+1200+-30”硬核科技,為用戶帶來新能源“普及”時代的全新選擇。
在發布視頻中,長安汽車闡釋了“原力”誕生背后的技術路線思考:
“科技 的意義不在于領先,而在于普及。
(資料圖)
新能源動力技術路線沒有優劣,只有適合。
誰能給消費者帶去好的產品體驗,誰就能得到市場認可。”
而長安也是秉持著這一初衷,從技術層面去解決用戶在新能源車上遇到的問題。
新能源車的三大痛點是什么?
續航短、補能慢、冬季用車難。前兩者構成了里程焦慮。
而第三者使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呈現出“南強北弱”的結構特征。
截至2022年9月底,新注冊登記新能源車371.3萬輛,同比增加184.2萬輛,增長98.48%。
從新能源汽車銷量來看,排名前二十的城市中,只有四個北方城市,其余均為南方城市。北方用戶對于電動車依舊存疑,尤其是冬季續航,是電動車的最大痛點。冬季續航能耗、冬季用車以及車輛性能的衰減,都是用戶關心的話題。
而長安原力技術直擊新能源車用戶解決痛點問題。“原力”不是單一技術,而是“集合”豐富汽車科技的技術標簽,包括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電驅等。
原力智能增程,以“滿電”之勢打造“無憂里程”
原力智能增程,是長安汽車率先實現量產的自主轎車增程系統,通過高效全能增程器、無感NVH技術、智慧能量管理策略等技術加持,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其中,“小體積,大功率”的高效全能增程器,發電機最高效率96%,在CLTC工況下,可實現1L油發電約3.3度;
在饋電狀態下,依然低至4.5L/100km的油耗,以“極致效率”達到行業同級領先水平;基于嘯叫變頻主動控制的無感NVH技術,匹配收放自如的智慧能量管理策略,使原力智能增程系統在NVH表現、動力性、經濟性之間達到完美平衡,無論高速還是低速,行車中增程器無感啟停、隱聲運行,為用戶奉上媲美“純電駕享”的高級電動樂趣。
此外,原力智能增程系統經歷了高寒高溫高原全域百萬公里驗證,在CLTC工況下,純電里程200km,增程模式綜合續航里程達到1200km,可滿足遠途出行需求,無需沿途尋找充電站,加油即走,以“滿電”之勢打造“無憂里程”。
原力超集電驅,以“首創”技術改善“極端環境用車困難”
原力超集電驅,是長安汽車創領行業電驅效率新高度的最新成果,效率最高可達95%,堪稱行業“天花板”。要知道國產版Model 3/Y的驅動系統效率是89%,比亞迪 的八合一高效電驅系統綜合效率也就是89%。
原力超集電驅高度集成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充電機、DCDC、DCAC、高壓分線盒。較“三合一” 電驅系統,重量降低10%、體積降低5%、效率提升4.9%、功率密度提升37%,為用戶提供酣暢淋漓的動力性體驗。
同時,它還采用了行業首創的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在-30℃極端環境下,每分鐘電池溫度提升可達4℃,車輛動力性提升50%,充電時間縮短15%,全面改善電車冬季用車困難。
落后的不是增程式,而是你的技術
一直都有人認為增程式就是落后,其實真正落后的不是驅動方式,而是技術,長安的原力技術,不僅解決了新能源車的三大痛點:續航短、補能慢、極端天氣用車困難。還大大提高了使用壽命。最高效率可達95%的長安新一代超集電驅,通過多項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高效控制軟件,最大程度降低了機械和電磁損耗,整體損耗下降約1/3,可實現單車10年30萬公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再降低約2噸。相對純電車8年15萬(或20萬)公里的生命周期,這無疑是技術的進步。
長安汽車深耕中國用戶出行場景,為用戶無憂體驗打造的一個“極優解”。首款搭載原力智能增程、原力超集電驅的長安深藍SL03,自7月上市以來,成為長安汽車在新能源領域極具競爭力的又一爆款。 在新能源技術路線百花齊放的今天,長安原力技術發布,標志著新能源汽車正式進入了打通用戶體驗閉環的“普及”時代。至此,長安汽車已形成燃油、混動、增程、純電、氫燃料等五大技術路線,為消費者構建起完備、多元的“裝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