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今年9月底,上海首批氫能網約車正式上路,邁出了上海氫能產業商用化發展的重要一步。
首批氫能網約車車型為上汽大通MAXUS型七座商務車“MIFA氫”系列,由上汽集團享道出行運營,第一批80輛主要投放于上海虹橋區域。公開的數據參數顯示,該車續航里程可達600公里,只需3至5分鐘即可加滿氫,且百公里綜合氫耗僅1.18公斤,可針對性解決目前鋰電新能源汽車充電慢的痛點,提升運營效率。
當初因為續航里程高,每公里成本比油車、油電混動車都便宜,還定位商務車,網約車平臺會傾向性派單,客單價是快車的3倍等一系列“誘惑”,可是讓不少司機“心動”,成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然而,從試運營到現在,差不多已經有兩個多月的時間,這批吃螃蟹的司機們,到底跑的如何呢?
從這批司機的聊天中可以得知,當初的種種“承諾”,都已減半!首先是租金貴的問題,據了解,首批氫能源網約車租金普遍都在7500元/月。如果在平時也許還有努把力的可能性,但是疫情當下,以場站單為主的這批氫能源網約車訂單量深受影響,高額的租金對網約車司機們來說,壓力確實不小。
另外,當初說好的600公里續航,與普通的純電車一樣都是虛設。在實際運營中,由于加氫站目前只能加注35兆帕的氫能,車輛加滿氫氣后,續航甚至不到300公里。
目前這批開氫能源網約車的司機還與新能源汽車司機也存在同樣的問題,那就是加氫三五分鐘,但排隊卻是一小時起步。盡管加氫站的建設已有規劃,但目前仍處于緊缺狀態,且公司與有的加氫站沒有對接,車輛并不能方便快速地加到燃料,大多時候都需要排隊等候。
本身租金高,加上續航縮水,補能排隊等一系列問題,使得這批氫能源網約車司機的運營成本直線上升。好在目前還有平臺的派單傾斜和補貼,幫助司機們減少了部分負擔。顯然,氫能源網約車還在發展初期,存在的問題也不少,想要與純電車一樣發展成熟,首先第一步就是解決掉目前存在的問題,讓司機們的收入提升起來。對此,大家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