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yper GT,讓埃安品牌能夠在將來成為中國的、甚至世界的一流品牌,起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埃安品牌的2022年,當屬“厚積薄發”。依托于EV+ICV的雙技術自研矩陣,埃安在2022年既是持續厚積的一年,也是爆發的一年。
(資料圖)
據最新一期的數據顯示,2022年12月埃安品牌首次銷量突破3萬輛,2022年全年埃安累計銷量已經超過27萬輛,同比增長翻倍!
按照新能源市場品牌結構來劃分,埃安的這一成績,基本已經與比亞迪、特斯拉這兩大龍頭企業,初步構筑起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BAT”格局,與互聯網領域的百度、騰訊、阿里一直以來的“BAT”穩定格局,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或許有人會說,埃安的這一體量,與前兩者相比仍有距離。
但在2022年12月30日開幕的廣州車展上,隨著埃安高端系列又一王牌車型——Hyper GT的發布,這一格局卻越發明朗。
在媒體專訪環節,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直言,“Hyper GT最大的意義,代表著埃安品牌全面高端化的一個戰略方向,它對埃安未來能夠助力實現集團的萬億目標,到2023年達成超150萬目標,以及同期推動全球化,讓埃安這個品牌能夠在將來成為中國的、甚至世界的一流品牌,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足夠豪華 全面超越Model 3
根據規劃,Hyper GT將在2023年上半年正式上市交付,現已開始盲訂。
作為Model 3“挑戰者聯盟”的重磅產品,Hyper GT很有可能將是埃安2023年最具走量和爆款潛質的車型。對于這一目標,埃安以及其身后的廣汽集團非常自信。
“在這個市場上,30萬級別純電高端轎車的領域,我們很有底氣地說,我們比TA貴,但是你們會選我們。”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表示,“Hyper GT從產品、性能、顏值、做工甚至是豪華感,真的是全面超越Model 3!”
如果細究肖勇這一近乎于有些“挑釁”意味的產品自信背后,可以發現Hyper GT有著一系列直觀的數據支撐。
在全新一代純電專屬平臺AEP 3.0的加持下,史上最低的量產車風阻系數0.19Cd、4秒級的零百加速、小于35米的百公里制動距離、小于5.3米的同級最低轉彎半徑……都讓Hyper GT的極致操控能力在GT車型中,顯得尤其出眾。
在星靈電子電氣架構加持下,風云三號紅外遙感技術+3顆第二代可變焦激光雷達帶來的精準預判能力,以及在沙塵天氣以及黑夜駕駛等極端駕駛場景下,智能輔助駕駛精準靈敏的判斷能力,則進一步讓Hyper GT在30萬級智能電動汽車市場上更具產品優勢和頂流水準。
在這兩大王牌技術的加持基礎上,23個揚聲器和8寸前排低音單元,帶來的聽覺享受,以及百萬級超跑中才能擁有的旋翼門、全球唯一一體式仿生格柵設計,三段式弧面設計的電動尾翼等設計語言,帶來的高級審美,更是讓Hyper GT的高端化定位非常鮮明和直觀。
“我們的底氣來源于我們的產品,不管是從性能、智能駕駛技術,到最后的顏值、豪華做工方面,我覺得我們已經全面超越了,我們只是缺一個契機和機會。”
在肖勇看來,由于年輕化和高端化的消費趨勢,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迎來自己的機遇。
肖勇認為,現如今中國年輕消費者對于中國品牌越發自信,愿意購買中國的豪華品牌,這使得中國品牌在新能源賽道上又走到了前面。對于埃安而言,在EV+ICV的全棧投入研發下,昊鉑也將贏得“年輕有為”的消費群體們的青睞。
2023年目標“保50萬,爭60萬”
基于對Hyper GT的高端看好和埃安2022年發展質量的增長趨勢,古惠南表示,埃安明年的目標是保50萬輛、爭60萬輛,到2025年,埃安將力爭實現100萬輛的銷量目標(包含出口),到2030年,埃安將力爭實現150萬輛的年目標,成為世界一流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短期來看,2023年實現50萬輛的目標,意味著埃安品牌要在2022年的基礎上實翻倍。坦白來說,作為新能源國補退出的第一年,要想在2023年實現這一成績,仍然具有一定的挑戰難度,但古惠南對此仍然充滿信心。
這一信心,一方面來自于昊鉑系列的突破。在古惠南看來,與過去更多的是追求增長的速度不同,現在埃安不僅要追求增長的速度,更要追求增長的質量。
“要實現這樣的增長,埃安就要在品牌方面有更大的作為,昊鉑既是埃安這幾年厚積薄發的一種驅動,也是未來行業發展和埃安生存的一個驅動。”
古惠南表示,除了定位百萬級別的豪華純電超跑Hyper SSR,以及王牌車型Hyper GT之外,近兩年埃安還將推出幾款昊鉑系列的車型。
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埃安強大的科技核心技術儲備。
依托于EV+ICV的全棧式自研技術路線,埃安不僅在EV領域擁有了彈匣電池、超倍速電池,海綿硅負極片電池、微晶超能鐵鋰電池等四大電池自研黑科技,在ICV領域,埃安也有著星靈架構、普賽OS、ADiGO SPACE智能座艙,以及ADiGO PILOT智能駕駛系統等智能黑科技。
而在產業鏈的儲備和強化上,埃安2022年也是動作頻頻,不僅投入100多億打造了電機廠、電池廠,而且圍繞礦山,埃安也有所投資。
古惠南表示:“過去廣汽的核心在硬件,接下來在軟件、EV+ICV的這些科技,會支撐埃安未來的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這并非是古惠南作為埃安人對于埃安未來發展潛力的盲目自信。得益于這一科技技術矩陣,埃安不僅順利得進行了混合所有制的改革,而且外界對埃安也抱以高度的認可和期待。
目前,埃安已經成為國內未上市的新能源車企中估值最高的品牌。
紅點觀察: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埃安目前已經跑出了令業界驚嘆的埃安速度,但從埃安的儲備和規劃來看,其潛力遠不止于此。
可以相信,作為埃安高端化的關鍵元年,2023年伴隨著高端系列的上市交付,埃安在2023年也將進入“速度+質量”的雙增長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