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鼠婦是潮蟲科鼠婦屬的一種甲殼動物,分布較廣,在全國各地都有。
2、鼠婦又名西瓜蟲,同時還有很多俗稱,比如米湯蟲、潮蟲子、潮蟲、團子蟲等。
【資料圖】
3、鼠婦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于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
4、鼠婦的身體大多呈長橢圓形,稍扁,成年的體長為9-15mm,表面灰色、有光澤。
5、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受到驚嚇后會卷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頭部前緣中央及其左右側角突起顯著。
6、鼠婦通常生活于潮濕、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如潮濕處的石塊下、腐爛的木料下、樹洞中、潮濕的草叢和苔蘚叢中、庭院的水缸下、花盆下以至室內的陰濕處。
7、擴展資料鼠婦的注意事項:鼠婦喜歡潮濕陰暗的環境,所以與屋里的濕度、通風、衛生狀況關系比較大。
8、減少屋里堆積的東西,再加強通風,保持屋里干燥和光照充足。
9、2、鼠婦發現的活動區域用藥物做滯留噴灑,如墻基縫隙、地面等區域。
10、3、在室內陰暗潮濕的地方,放粘蟲紙,用于粘捕入侵室內成蟲,此項處理是有效防止成蟲入侵室內造成危害,減少成蟲入侵室內的風險。
11、4、在鼠婦經常出沒的區域,撒食用鹽,隔斷時間,檢查一次。
12、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鼠婦鼠婦(濕生蟲)俗稱潮蟲子、潮蟲、團子蟲、地虱婆、地虱子、鞋板蟲、皮板蟲、西瓜蟲等,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潮蟲科鼠婦屬。
13、(注:鼠婦不屬于昆蟲)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卵形,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于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
14、中文學名:鼠婦拉丁學名: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別稱:潮蟲子、潮蟲、團子蟲、地虱婆、地虱子、西瓜蟲界:動物界門:節肢動物門亞門:甲殼動物亞門綱:甲殼綱亞綱:軟甲亞綱目:等足目亞目:潮蟲亞目科:潮蟲科屬:鼠婦屬分布區域:分布全國各地生長環境:陰暗潮濕,潮濕地方外文名:Pillbug分享形態特征鼠婦又稱“潮蟲” 鼠婦圖冊 9張、“濕生蟲”,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動物亞門軟甲綱等足目潮蟲亞目潮蟲科鼠婦屬。
15、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體形扁平、較長(15~20毫米),前后兩端尖,不光滑有疣突,色較淺,灰色有花紋,尾足長于尾節,明顯突出于后端。
16、受到驚嚇后會“加速跑”不能蜷縮,對光敏感,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于陸地生活的動物,不屬于昆蟲。
17、鼠婦(濕生蟲)體長橢圓形,稍扁,長約10毫米;表面灰色,有光澤。
18、頭部前緣中央及其左右側角突起顯著。
19、第一觸角短小,后7對胸肢變成步足,血呈白色。
20、鼠婦外殼有層薄薄的油,不易被蜘蛛網等粘住,適應于陸地上生活。
21、卷潮蟲能盤起身體,像微扁的圓盤。
22、有眼1對,觸角2對,第一對觸角微小。
23、共3節;第二對觸角呈鞭狀,共6節。
24、胸部分7個環節,每節有同形等長的足1對;第一胸節前緣延向頭部前邊,后側隅向后突出,第二至第七各節側突不顯著。
25、腹部小,分為5個環節,第一及第二腹節狹,第三至第五腹節側緣整齊而圓。
26、尾肢扁平,外肢與第五腹節嵌合齊平。
27、常集居于朽木、枯葉、石塊等下面。
28、鼠婦繁殖能力極佳。
29、不怎么怕水,能在水底自如行動。
30、鼠婦是一種生長在潮濕地方的蟲子,分布在全國各地潮蟲吧。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