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制造“火遍”全球的同時,也在盡可能地彌補自己的短板!要知道,德國的汽車工業聞名于世界,知名的德系車在全球汽車市場內都是熱門選手。因此德國國內或者說歐美的汽車市場,一直被他們自己牢牢占據著。
可就在近幾年,事情卻有了轉變,我國汽車開始逆風反盤了,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我國汽車現狀
(資料圖片)
不久之前,德國有關的社交媒體發布了一篇,有關自己國內汽車的現狀,內容和大眾想象中的有所出入。文中將我國汽車在德國汽車的表現做了精簡的概括:涵蓋面廣,彌補了被歐洲一直以來忽視的小型汽車市場。價格便宜,擁有與大牌汽車一較高下的競爭力。
這樣的介紹,我們不難想象得到,我國汽車已經在德國打響名頭,打開市場。根據海關處發布的,現今年上半年汽車出口數據報告顯示,我國汽車的出口量達到了108萬輛,同比漲幅超40%,是全球汽車出口量排名第二。
實際的數據說明了現在我國汽車不俗的實力,但曾經的我國汽車在國外的路可真是一波三折。
想要出口面臨的第一大問題,就是執行標準不同。歐美地區的汽車檢測標準與國內的不同,他們的汽車碰撞試驗更加細致,這也將許多國內汽車企業的“出口夢”擋在了第一道門外。
再者,利益是塊蛋糕,僧多粥少,誰都不愿意外來戶碰。
初入新市場的我國汽車,很快就遭到了歐美汽車的圍追堵截,“陸風的碰撞門”事件,了解過來龍去脈的大家,想必都清楚這是他們給我國汽車的下馬威!
事情也真如他們預想的一樣,我國汽車出口遭遇了十幾年的冷遇。在世界汽車領域大拿的德國,想都不用想的瞧不上我國汽車,國內開的人更是寥寥無幾。
對比來看,現在7000輛我國車行駛在德國道路上這件事,已經是我國汽車在世界汽車市場的一個大突破。那么是什么,讓我國汽車有了實質性的突破了呢?答案是,天時、人和。
二、天時人和
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和。國外汽車市場注重的技術專利,一直是我們模仿和無法突破的關鍵所在,這導致我們只能跟在他們背后撿漏,為了打破這種局面,我國汽車一直在研發屬于自己的技術。
好在,混合動力系統及控制技術等關鍵發動機技術,被我們研發出來。奇瑞汽車旗下的星核動力2.0TGDI就是這方面的代表,再結合自身文化的特點設計出來的外形,我們成功換新了之前,國外人對于我們汽車的標簽。
其次,我們轉頭開始從歐洲小型汽車市場入手,不和大牌汽車硬碰硬。這里的小型汽車,指的就是新能源和混動汽車,對于這類車型,我們的經驗要比歐洲汽車企業多,很快地就占據了歐洲小型汽車市場。
最后,適當的價格戰加快了我們打開新市場的速度。優質的我國汽車想要在同等價位和別人打價格戰,無疑是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于是這些企業管理者們在抓穩高端汽車市場需求的人群同時,還抓牢了更低一層經濟消費群體。
前面提到過的小型汽車市場中的人,他們的購物需求肯定會更加多方面,而價格一定是側重點。這類車型也同樣會比平常車型實惠,最貴車型的售價5萬歐,當然也可以讓商家嘗到甜頭。
其次是天時。之所以小型汽車能夠幫助到我國汽車打開市場,離不開歐洲的“風向”轉變。
近年來世界疫情的反反復復,新能源被各國大力推進,其衍生產品也被人們認可搶購,所有人都處于一條新賽道上,相比較更有優勢的我們才能博取到亮眼的成績。還有我們汽車企業多年的厚積薄發,更是將合適時機內的產品價值發揮到了最大。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國汽車的出口量雖然在不斷上升的過程中,但是汽車市場的疲軟是大家共識的一點,不斷的“創新”才是我國汽車企業不斷發展的“動力”。
最后問大家一個問題,你們覺得我國汽車能夠成功走向國外的原因還有哪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