廠商面臨補貼退坡,無錫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大洗牌
(資料圖片)
昨日從無錫市經信委了解到,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3000多輛。要知道,2016年全市推廣各類新能源汽車1057輛。這一數據僅包含公布在可以領取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中的品牌,還有特斯拉等進口電動車等是無法領取補貼的。今年的新能源國家補貼政策還沒有出臺,但業內人士都猜測補貼將進一步減少,對技術的要求則越來越高。一面是越來越多市民選擇,一面是政策加劇廠商優勝劣汰,今年可能會變成新能源汽車市場洗牌的一年。
市場:
新能源汽車銷售成倍增長
目前在無錫市面上開出的新能源汽車實體銷售店已經有江鈴、眾泰、比亞迪、北汽等等,基本覆蓋了國內的主要品牌。2017年全年到市經信委登記領取銷售補貼的新能源乘用車數量達到3000多輛,是2016年的3倍。這可不僅僅是靠主吃補貼的大巴車,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退坡機制一直在執行,而針對大巴車的補貼減少是最厲害的。記者查詢獲悉,2017年補貼退坡新政策是基于2016年而來的,在2016年標準上退坡了20%,同時還規定地方財政對單車的補貼上限不得超過中央財政單車補貼額的50%。具體到無錫,一輛大巴2016年能領到的除國補外,省級補貼和市級補貼共計50萬元,2017年國補的單車最高額度也只有30萬元,省補和市補則只能領到10萬元。去年大巴車的銷售受到了大幅沖擊,而對補貼依賴沒那么高的私家乘用車就開始爆發。
政策:
補貼減少引行業優勝劣汰
上月27日,2017年最后一個新能源汽車利好消息落地:財政部、稅務總局、工信部和科技部四部委聯合發布公告,自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對新能源汽車繼續免征車輛購置稅。
翻閱全國市場信息,2017年全國新能源車的整體產量有 70萬輛左右。但隨著補貼政策的持續退坡和限購城市對銷量的控制,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將在2018年迎來考驗。
2017年也是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瘋狂的一年。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2萬輛和11.9萬輛,同比增長分別為 70.1%和83%。截至去年年底,互聯網巨頭BAT已經全部涉足新能源汽車業務。過去三年已有超過68家上市公司投資了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電池、電機、電控、充電樁站、分時租賃等相關領域,投資總額近1000億元。僅江蘇就有近7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廠家。再看無錫,就有上汽大通、常隆等多家整車廠,價位從高到低,車型從商務車到客車再到私家乘用車均有。去年8月,無錫又新增一個江蘇卡威(無錫)新能源汽車項目,一期總投資約73.5億元。
這么多的資本入局新能源汽車行業,無疑是新能源汽車行業本身熱度的體現。如果再算上“雙積分”所要求的傳統車企也需要在新能源汽車上有所發力,新能源汽車市場競爭將會更加激烈。
“傳言今年會把續航里程在150公里以下的新能源汽車淘汰掉,”無錫某業內人士分析,明面上可見的是每一次國家補貼發布都伴隨著對技術要求的提升,這無疑是要將新能源汽車中的“劣幣”驅逐出市場。而這么多的車企發力新能源汽車,也會使行業經歷充分的市場競爭,倒逼企業升級,給消費者更豐富的選擇。今年會是新能源汽車洗牌的一年。
難題:
充電樁進小區任重而道遠
(晚報記者 景瑋)
廠商面臨補貼退坡,無錫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面臨大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