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質量有了明顯的提升,汽車漸漸走進了消費者的家庭。在眾多汽車品牌中,日系、德系、國產品牌成為消費者的首選。
然而以前出現在人們視線中的合資車由于銷售下滑,在激烈的汽車市場中沒有什么優勢,部分品牌有可能會退市,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有哪5款合資車未來會離開我國市場?消費者在購買時要注意了。
(資料圖片)
一、斯巴魯
合資車在我國汽車市場的沒落,不只是因為市場的競爭激烈,主要原因是合資車的質量較以前有所下滑,同時近幾年國產車的技術有了明顯的提升,在價格與性價比上有一定的優勢,而合資車卻沒有什么變化。
斯巴魯是日本汽車品牌,“四驅道路”設計至今已經有五十多年的歷史,斯巴魯進入我國后品牌定位為小眾品牌,它的優秀之處在于動力充沛,內飾精致。
在2013年以前斯巴魯的年銷量最高達到5.7萬臺,受到年輕人的喜愛,當時每月的銷量在5000臺左右,這在我國汽車市場上是很不錯的。
2021年斯巴魯在我國的銷量只有1.6萬臺,同比下滑了22.82%。其實這與我國市場需求發生了變化有關,斯巴魯的“四驅道路”在國內市場發揮不出真正的實力。
在我國大部分道路平坦,即使是在環境惡劣的降雪地區,道路也不會出現太糟糕的情況,同時斯巴魯的投訴從2020年到現今年共有49起,從銷量上來看這個投訴量并不低。如今斯巴魯再沒有新的促銷政策出臺的話,未來可能會退出我國市場。
二、雪鐵龍
雪鐵龍是法國的品牌,它的底盤技術的確質量很好,但是這個優點在汽車行業中并不算什么。因為消費者在體驗時區別并不是很大,并且雪鐵龍的銷量在我國市場上一直沒有什么起色。
雪鐵龍第一季度只賣出了3萬多臺,主力車型愛麗舍銷量為8千多臺,世嘉的銷量為6千多臺,造成雪鐵龍銷量下滑的原因,首先是新車型更新慢,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比如我國人喜歡大空間、SUV車型,可是雪鐵龍總是一幅漫不經心的樣子。
其次就是營銷出現問題,雪鐵龍不清楚消費者的訴求,在產品的營銷宣傳上無法掌握“熱點”,同時雪鐵龍的經銷網絡太少,品牌對經銷商的扶持政策有待改善。
最后就是雪鐵龍的配置已經無法適應市場的需求,沒有優勢來吸引消費者的目光,只通過降價并不能從根本上解決雪鐵龍現在的危機。
三、菲亞特
菲亞特是意大利的汽車品牌,2010年菲亞特進入我國汽車市場,期間經過了兩次巨大的外資并購,把菲亞特變成了FCA。馬爾喬和麥明凱兩個人懂得我國市場對于FCA的重要性,所以他們是推動FCA在我國快速發展的決定性人物。
2010年到2018年這段時間,FCA迎來了飛躍式發展,銷量從零上升到20萬輛。可是到了2019年PSA并購FCA,這次的并購讓FCA在新的集團里變得無足輕重。
2019年菲亞特的銷量還不到2%,造成這種局面主要是由于菲亞特是由歐洲人管規劃投放,我國人管生產制造,美方管銷售。這種格局造成了菲亞特在我國市場的失敗,所以今年下半年菲亞特宣布退出我國市場。
四、起亞
90年代初悅達集團引進了韓國起亞汽車旗下一款名為“普萊特”轎車的生產技術。2001年由于悅達集團缺乏相關資質最終找到東風汽車,希望與東風汽車合作,最終2002年3月現代、悅達、東風汽車簽訂了合資協議,DYK正式成立。
同年12月DYK的千里馬轎車全面上市,該車主打小型車市場,憑借著出色的油耗及內飾,很快得到消費者的認可。獲得成功后DYK迅速在國內出租車市場找到商機。
2006年起亞結合出租車運營特征,在售后領域創新推出“全天候救援服務”,開創了當時的售后“先河”,也將“標準化車隊采購”的營銷模式引入國內市場。2017年起亞受到國內消費者的抵制,此時經銷商與起亞之間的矛盾同時爆發,起亞的銷量下滑了44%。
2021年起亞出現虧損的現象,同時起亞兩個股東對未來規劃出現了分歧,經銷商的負面情緒也影響了產品的銷售,汽車研發更新速度慢,最終使得市場規模縮小。
五、標致
標致1985年進入我國市場,可以說是最早一批合資汽車。標致沒落的主要原因是汽車內飾花哨不實用,后排空間不足,質量問題頻頻發生,保值率低。
雖然標致進入我國市場早,但是標致并沒有重視營銷,沒有將品牌打出去,同時內部管理不善,重大決策分歧較多,高層人員變化頻繁,內部問題眾多導致了外部的一敗涂地。
結語
從以上五大合資車的境遇來看,合資汽車出現了銷量下滑一是消費者的喜好發生了變化。此前合資車為了迎合我國消費者的審美,在汽車的外形投入了精力和財力;二是合資車為了搶占我國市場在配置上做了改動,而我國國產汽車在配置和外形上都下足了功夫,獲得了消費者的喜愛,最終消費者還是會選擇性能和價格合適的汽車品牌。
你現在開的是哪個品牌的汽車呢?你覺得他們推出我國市場的原因都是哪些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