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702.1萬輛和2686.4萬輛,同比增長3.4%和2.1%,呈現持續增長態勢。我國汽車產銷總量已經連續14年穩居全球第一。另外一組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汽車保有量達3.19億輛,84個城市保有量超過百萬輛,39個城市超200萬輛,其中,京滬川渝均超500萬輛,鄭州、蘇州、西安、武漢超過400萬輛,另有13個城市超過300萬輛。
毋庸置疑,中國汽車行業發展已經進入了快車道,成為當之無愧的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然而,隨著行業的快速發展,各種各樣的產品和服務質量問題也如影隨形、層出不窮。打開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汽車投訴網、車質網、中國汽車質量網、汽車門等權威和專業平臺,我們可以發現,與汽車相關的各種投訴和召回事件幾乎每天都有數百起案例在發生,涉及到的品牌不乏豪華品牌、合資品牌,當然也有不少的自主品牌和造車新勢力。
某平臺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該網受理的有效投訴總量突破13萬宗,日均350余宗,較2021年上漲27.5%。另外一家平臺公布的投訴數據顯示:2022年該網的整體投訴指數高達99145.35,共涉及378個品牌的1293款車型,前10款車型約占總體投訴指數的28.3%。而在汽車情報的全媒體平臺,留言和私信投訴的案例也時有發生,某些銷量超百萬的知名品牌也常常是被投訴的常客。
分析具體的投訴案例,質量問題、服務問題、綜合問題以及其他問題這四大類成為“投訴主戰場”,其中車身附件及電器、發動機/電動機和前后橋及懸掛系統、智能化系統、制動系統、儀表臺開裂、部件老化、電瓶故障、配置縮水、影音系統、車燈進水、銷售欺詐等各種各樣的問題五花八門、不一而足,一些質量問題甚至超出我們的想象。
客觀講,中國汽車市場可以用“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來形容,數百個品牌也可以用“一半是實力、一半是忽悠”來概括,行業的快速發展成了“一白遮百丑”。也可以說,伴隨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汽車消費需求正呈現個性化、多樣化、高品質的特點,然而消費供給的質量和速度未能同步跟進,已經嚴重制約了汽車消費市場的擴容提質。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作為支柱行業,汽車行業每一個從業者責無旁貸,那就是必須“守住人民的心”,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到第一位,把消費者的訴求作為出發點,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唯此,中國汽車市場才是健康的市場;唯此,中國汽車產業才是良性的產業。
為維護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中國消費者協會將2023年的消費維權年主題定位“提振消費信心”,并明確指出將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工作:一是立足主責主業,推動消費者權益保護協同共治,打造更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二是堅持需求導向,順應消費需求多元化趨勢,推動消費供給提質升級,推動高質量發展;三是堅持問題導向,找準主攻方向,解決“急難愁盼”,推動消費提質升級。
汽車情報新媒體發起《中國汽車消費輿情報告》系列報道,正是要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汽車消費方面的消費調查和深度報道,以一己之力推動汽車行業消費環境的優化升級,為規范汽車行業的健康良性發展貢獻媒體力量。
汽車情報還將聯合全國多家律師事務所,為廣大消費者提供汽車消費投訴方面的免費咨詢和相關法律服務。對于反映問題集中、影響力較大的投訴案例,汽車情報還將義務出資,為有關典型投訴者提供法律服務費用支持,以實際行動助推汽車消費糾紛解決和提升汽車消費滿意度,為行業發展起到正本清源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