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吉利旗下的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阿聯酋Admiral Mobility公司在阿聯酋迪拜舉辦簽約儀式。雙方將建立長期戰(zhàn)略合作,宣布未來三年內在中東地區(qū)投放5000臺電動商用車,并簽訂了首批訂單1000臺遠程超級VAN。
▲ 遠程新能源商用車集團與阿聯酋Admiral Mobility公司簽約,圖片來源:車評網
本次合作是海灣七國區(qū)域目前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電動商用車訂單。簽約的遠程超級VAN采用一體成型鋁壓鑄技術,是VAN品類車型中率先應用該技術的車型。基于一體成型鋁壓鑄技術,超級VAN的后地板總成重量減少可突破20%,同時整車制造成本因焊接工序的簡單化也將有所降低。
(資料圖片)
在輕量化的大背景下,汽車車身、立柱、底盤、減震塔等部件更多地使用了鋁合金材料。在汽車用鋁合金中,壓鑄鋁合金與其他鑄造鋁合金約占80%,加工鋁材僅占20%左右。而壓鑄件的用量占鑄造產品總用量的70%左右,因此壓鑄鋁合金制品在汽車用鋁中約占54%~70%。
▲ 汽車用鋁合金壓鑄件匯總及占比示意圖,目前壓鑄鋁合金已在汽車行業(yè)得到了大范圍的應用
汽車白車身是車身結構件及覆蓋件的總成。傳統汽車車身為鈑金焊接結構,即“沖壓+焊接”模式,先將整卷鋼板或鋁板用多臺大型壓力機連續(xù)沖壓成小塊鈑金零件,再將沖壓完成的小塊鈑金件拼焊為車身結構件,焊接完成的總成即為白車身。
上文提到的一體化壓鑄技術,是將白車身上多個零件的復雜結構變?yōu)橛脡鸿T工藝只使用一個零件的新型制造技術。目前除外覆蓋件外,其他所有結構件和組件焊接環(huán)節(jié)通常交由零配件供應商生產,整車廠則負責將結構件與其自產的外覆蓋件一起焊裝為白車身。與傳統“沖焊”工藝相比,一體化壓鑄技術的優(yōu)勢主要體現在生產成本、生產效率、造車精度、安全性能、輕量化效果五個方面。
▲ 圖片來源:建約車評、汽車工藝師、國泰君安證券研究
以特斯拉為例,其已成功通過一體化壓鑄工藝開發(fā)出大型底盤零部件,化繁為簡、化零為整,譬如使原來70個零部件組裝完成的后底座減少為2個零部件即可完成,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生產成本。
2022年3月份,華人運通高合汽車與拓普集團聯合宣布,國內首個基于7200噸巨型壓鑄機正向開發(fā)的一體化超大壓鑄車身后艙正式量產下線。目前一體化壓鑄工藝助力鋁合金車身向中低端車型滲透,2025年市場空間有望進一步突破。
一體化壓鑄產業(yè)鏈的上游為壓鑄機、材料與模具廠商,中游為鋁合金壓鑄廠,下游為主機廠。大型壓鑄機是汽車實現一體化壓鑄的基礎。一般來說一體化壓鑄所需要的壓鑄機鎖模力都在6000噸以上。2022年9月,力勁科技與廣東鴻圖發(fā)布12000噸超大型智能壓鑄單元,這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噸位的壓鑄機,有望助力整車級別一體化壓鑄件。
免熱處理合金材料能夠提高一體化壓鑄的良品率,從而降低成本。鋁合金的熱處理分為鑄錠均勻化退火、回復再結晶退火、固溶(淬火)熱處理、時效、形變熱處理,傳統鋁合金需要通過熱處理提高鋁合金的強度、塑性、韌性、耐蝕性、疲勞性等綜合性能。一體化壓鑄的大型鋁合金部件對精度要求較高,熱處理過程易引起汽車零部件尺寸變形及表面缺陷,雖然通過矯正工藝可以改善一定的尺寸精度,但會降低良品率,導致成本急劇上升,因此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是大型一體化壓鑄結構件的關鍵。
免熱處理鋁合金材料屬于Al-Si系列鋁合金,引入Mn元素,改善材料的脫模效果,抵消Fe元素帶來的不利影響;引入其他幾個微量元素,細化晶粒,提高強度。并且材料生產允許添加一定比例的鋁廢料,此舉可降低鋁合金生產的碳排放,有助于盡早達到碳中和目標。
一體化壓鑄的熔化溫度為730℃±10℃,除氣時間10~15 min,壓鑄溫度700~710℃,模具溫度120~180℃。在壓鑄過程中需要對熔體凈化度(降低渣及氣孔含量)、真空度保證(模具密封、抽真空排氣)、預結晶控制(熔杯鋁液溫度、料筒加熱、壓鑄工藝)進行管控。
一體化壓鑄免熱處理新型鋁合金材料的開發(fā)為整車零部件一體壓鑄工藝的優(yōu)化和拓展提供了堅實基礎。據悉,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高合、沃爾沃、長城等車企已布局汽車一體化壓鑄領域,此外小米汽車搭載一體化壓鑄的車型有望于2024年實現量產。對于傳統車企來說,大眾、沃爾沃在內的國外傳統車企預計在2025年左右才能實現量產,國內車企中長安、長城已開始了項目的招投標,估計未來兩三年內也將實現量產。
素材來源丨iVacuum真空聚焦 免責聲明:本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版權證明材料確認版權并于接到證明的一周內予以刪除或做相關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