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網訊:春天的序幕拉開,音樂從未缺席。夜晚的天津大劇院彌漫著藝術的氣息。由著名指揮家、天津交響樂團團長董俊杰領銜執棒的“愛在天津、樂在天津”新春祝福系列音樂會在這里奏響。
從汾水河畔到渤海之濱,從中央音樂學院學子、天津音樂學院研究生到天津交響樂團“指揮官”,20年來,昔日的三晉少年已成為一名地道的海河之子?!俺鞘行枰魳?,美好的生活需要音樂的滋養。我愿意為這座城市獻上最美妙的樂章?!泵慨斎绯卑愕恼坡曧懫穑〗艿男睦锟倳羞@樣一個聲音格外響亮。
(相關資料圖)
指揮人才融入天津
董俊杰在山西運城蒲劇團家屬院長大,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氣的笛子演奏家、作曲家。在父親的影響下,董俊杰竹笛、鋼琴、作曲樣樣精通。1998年,已在藝專當了8年老師的他,考取了夢寐以求的中央音樂學院,畢業后進入河北省歌舞劇院擔任指揮。2001年,樂團在北京音樂廳舉辦了一場民族音樂會,董俊杰第一次執棒亮相,沉穩、舒展、激揚的指揮,引起了天津歌舞劇院的關注,認定他就是即將舉辦的《海河之春》音樂會指揮的最佳人選。
“第一次來天津,一下子被這座海濱城市吸引了,特別為天津那種求賢若渴、海納百川的胸懷所感動。”董俊杰欣然應邀,馬上投入到《海河之春》音樂會的排練之中。
在天津首次登臺,董俊杰獲得了巨大成功。他的出色表現,為整臺音樂會增添了鮮亮的色彩。2004年,作為特殊人才,董俊杰正式調入天津歌舞劇院擔任首席指揮。從此他立下志愿:要將自己的一方小小指揮臺融入天津發展的大舞臺,為中國交響樂的發展和天津音樂事業的輝煌做出貢獻。
在繁忙的演出之余,2011年,董俊杰進入天津音樂學院攻讀碩士研究生,師從著名作曲家、教育家、天津音樂學院院長徐昌俊教授。他將學習到的音樂理論用于自己的指揮實踐,新作品排練前,他總會把自己關在房間里,不停地翻閱總譜,細致地寫出排練計劃和實施方案,分析曲式結構,反復琢磨和聲音效變化和復調音樂表現,用鋼琴試彈演奏,不斷在練習中細細打磨自己的指揮方案。面對近百人的樂團,他總能精準地闡釋自己對于作品的理解,并讓每一個演奏者都能清晰了解指揮的意圖。
用音樂講好天津故事
在天津歌舞劇院擔任指揮期間,董俊杰提出“請進來、走出去”的工作理念,對內提高樂團成員技能,同時積極對外交流,向優秀樂團取經學習,盡自己最大能力帶領樂團出彩出圈。
印象最深的一次演出是他帶團遠赴英國。在倫敦威斯敏斯特中央大廳,董俊杰執棒,為當地觀眾獻上了一場頗具特色的中國民族音樂會。當最后一首曲子結束,指揮棒在空中定格的瞬間,全場觀眾起立,爆發出經久不息的掌聲,他們用5次邀請樂團返場演奏的熱情,表達了對樂團由衷的肯定。
“音樂是全世界通行的語言,我們要用音樂講好中國故事、天津故事?!眮斫蚴畮啄辏〗芊謩e擔任天津歌舞劇院民族樂團、歌劇團以及天津交響樂團指揮。他堅持傳承與創新兩手抓,堅持好樂團一定要用好作品說話,帶領樂團完成了《原野》《白毛女》《青春之歌》《黨的女兒》《雷雨》等多部經典歌劇的排練和演出,將文化惠民系列演出藝術水準不斷提升到新高度;攜手世界著名演奏家,共同演繹完成經典曲目,填補了天津歌劇團多年來沒有與名家聯袂演出的空白;交響樂團先后與鄭小瑛、湯沐海等藝術家同臺合作,完成了多部歌劇與世界經典交響作品。作為作曲家,董俊杰還創作了《等你回來》《華彩樂章》《與海相依的土地》《唱給媽媽的歌》等多首聲樂作品并獲獎。
美好的音樂,要獻給城市里的人民。近年來,董俊杰還帶領交響樂團的演奏家走進社區、企業、學校,把高雅藝術送到百姓身邊。每周日下午,在小白樓音樂廳推出的“周日音樂下午茶”“看一場天交的演出”正逐漸成為人們休閑度假的新選擇。
扎根天津永不疲倦
在追尋藝術的道路上,董俊杰永不疲倦。在他的帶領下,天津交響樂團已躋身國內一流樂團,而作為文化使者,他的足跡遍布德國、奧地利、烏克蘭、英國、日本等數十個國家和地區。
2015年10月23日,在容納千人的烏克蘭國家歌劇院,由董俊杰執棒的世界十大經典歌劇之一《圖蘭朵》上演。因為門票售罄,劇場不得不臨時加設座位。當詠嘆調曲終落幕時,觀眾們以長久的掌聲表達對演出者的崇高敬意。烏克蘭國家歌劇院院長感嘆:這是烏克蘭國家歌劇院第一次邀請中國指揮家來指揮歌劇,這是最好的一版《圖蘭朵》。
此后,董俊杰先后兩次受邀執棒烏克蘭國家廣播交響樂團,與當地藝術家合作了《黃河》鋼琴協奏曲、德沃夏克《第九交響曲》。2019年4月,他又與烏克蘭國家歌劇院合作,成功推出了音樂會版歌劇《茶花女》。演出之前,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院長代表烏克蘭文化部和音樂學院向董俊杰頒發榮譽教授證書。5個月后,董俊杰被柴可夫斯基音樂學院破格錄取,成為該院在讀博士生。
如今,身為天津交響樂團黨總支書記、團長的董俊杰工作更忙了。他用人民性創作立場、藝術化管理方式和市場化操作手段,堅持原創和傳承并重,傾力打造叫響全國的一流交響樂團;他傾心組織、參與全市實施的“十項行動”,以豐富的文化產品和公共文化服務助力高品質生活創造。但不論多忙,他仍然堅持參與樂團排練,每一次排練都傾注了巨大的心血與努力。每當他登上那個小小的指揮臺,心里只有一個信念:“是天津這片沃土培養了我,我要永遠扎根天津,為這座城市的人民演奏。”(津云新聞編輯靳永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