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當今的社會當中,時不時的就會出現一些風口行業。如果商家能夠憑借敏銳的嗅覺及時站在風口,利用住機會逐漸發展起來,甚至可以成為整個行業當中的佼佼者,那么賺錢也就變成了一件非常容易的事情。
國內又一車企“涼了”
【資料圖】
比如在房地產行業突然爆發以后,包括王健林、許家印在內的企業家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而在互聯網行業突然爆發以后,包括馬云、馬化騰在內的人也積極加入了進來,成為整個行業的領頭羊。事實上除了這兩個比較讓大家熟悉的風口行業以外,在過去還有一個行業在國內的發展速度非常快,那就是汽車行業。
而說起國內的汽車領域,相信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吉利集團,它在國內也具有非比尋常的意義。背后的創始人李書福經歷的創業故事也值得讓我們去思考,可以作為當代創業人士的榜樣。
作為一個浙江商人,李書福和其他不少大佬一樣,都沒有太雄厚的背景,而是憑借自己的努力發展起來的。在創建了吉利集團之后,為了讓集團的競爭力得以提高,他還收購了沃爾沃并且學習了國外的各種先進技術,最終讓吉利的發展變得越來越好了。
如果和李書福相比的話,還有另外一位汽車大佬,但是他的發展情況似乎面對著各種坎坷,那就是應建仁。因為對資本市場充滿了熱情,應建仁把自己的眾泰汽車都賠了個精光,導致他現在欠了一屁股的債,還卷款套現跑路了。這樣的大起大落也確實應該引起人們的思考,那么在他的背后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對此,眾泰汽車年虧百億,老板應建仁還卷款跑路,打算買車的要多個心眼。
眾泰汽車年虧超百億
早在1992年,應建仁就覺得制造業遲早是會發展起來的,所以他拿出了8萬元的啟動資金開辦了一家五金廠,那一年的應建仁也只有30歲而已。別人這個階段可能還處在迷茫期,但是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就已經意識到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確定了職業規劃和人生的方向。
在之后的幾年,這家五金廠慢慢地將業務發展到了汽車配件。到了1996年,他又成立了另外一家公司。2003年,和合伙人一起在臺灣買下了一條汽車生產線,而眾泰汽車也正式開始進入了汽車領域。2013年,眾泰汽車仿造了一款汽車,收獲了大量消費者的歡迎,那就是推出了眾泰t600,這也是仿造的奧迪Q5。推出了之后就獲得了大量消費者的喜愛,在這之后,眾泰汽車仿佛找到了流量密碼,瘋狂模仿各種汽車品牌,也推出了各種各樣的山寨車。
但是在這之后,中國人更加講究了民族品牌意識,所以自然也會導致山寨汽車的口碑和名氣急速下降。本來就走在山寨路上的眾泰汽車,完全沒有意識到人們的意識已經發生了改變,似乎也因此埋下了禍患。
到了2016年,眾泰汽車成功的打出了一個翻身仗,推出的新能源汽車總計銷售了33萬輛。這也屬于中泰汽車發展史上的高光時刻了,人們都對它充滿了信心,以為它可以帶著中國汽車行業崛起,有更優秀的進步。但是后來公司的情況仿佛變得越來越差,到了2018年,新能源汽車的銷售量下降到了233000輛。
根據2019年的數據,公司的總計營業收入為29.86億元,和2018年的數據相比下降了79.78%,一年虧損了百億。但是這對于應建仁來說仿佛不是災難,因為這件事情沒有給他自身的利益帶來太大的影響,還是狠賺了一筆錢。據報道顯示,應建仁和他的侄子在事情發生之前就已經提前套現,導致公司欠下巨額債務。
而到了2020年7月份,眾泰汽車的母公司也沒能逃脫破產清算的結局。報道顯示,這家母公司負債規模達到了750億元,并且在2020年12月正式宣布了破產的消息。也是在這一年,應建仁名下的另外一家子公司也出現了無法償還債務的問題,也宣告了破產的消息。屬于應建仁的商業帝國,也從此走上了分崩離析的道路。
結語
其實當我們去研究眾泰發展史的話,會發現它也經歷過一段輝煌的階段。但是最終的結局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那就是企業在發展的道路上絕對不能盲目的仿造別人,而是應該擁有自主研發的精神,否則也會自食其果,最終落得個滿盤皆輸的結局。
今日話題:國內又一車企敗落?一年虧損達百億,老板套現跑路,旗下公司破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