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前兩年提到新能源汽車,“快”是很多人的初印象,原先燃油車動則需要8缸、12缸才能達到的零百加速能力,小小的兩臺電機就搞定了。除了“快”之外,新能源還有沒有更多玩法,更多可能性呢?事實上,電機對于發動機的替代與革命,帶來的遠非性能提升這么簡單。比亞迪旗下全新高端新能源品牌仰望和其易四方動力系統的橫空出世,以及原地掉頭、沙漠干拔沖坡等強悍的功能展示,就讓我們看到了電驅的更多可能。今天,我們就一同走入仰望易四方的技術天地,看看它如何開創電驅的技術想象力。
集中式驅動系統和分布式驅動系統分別是什么?
在這里我們首先得弄清楚汽車的本質傳動特性。在業內,目前最廣泛應用的是集中式驅動系統,動力源經由機械結構,如傳動軸、差速器、減速器等部件,傳遞到各個車輪上。在燃油車時代,只有發動機一個驅動源進行動力輸出,而來到新能源時代,大部分都直接讓電動機取代了發動機的作用,系統構型沒有改變。唯一不同的,是在集中式驅動框架下,可以在前后橋分別布置兩臺電機,分別控制前后兩對車輪,合力驅動,也就實現了1+1=2的效果。并且,電機在效率、初始輸出功率等方面都比燃油發動機更強,車輛性能可以持續穩定輸出,這也解釋了為何售價二十幾萬的純電車也能實現百萬豪車“秒天秒地秒空氣”的性能。
而在商用車領域,我們也看到了另一種驅動架構的落地應用——分布式驅動系統。比如采埃孚最為人熟知的ZF-AVE130輪邊驅動技術,就是在客運車輛的兩個后輪上各配備了一個帶有兩級減速機構的驅動電機,取消傳動軸的機械硬連接,實現對車輪的獨立控制。一旦每個車輪都可以由單獨的電機驅動,也就都能擁有自定的轉速和旋轉方向,應用的場景一下就廣了。仰望易四方所采用的四電機技術,依賴的正是分布式驅動系統。
易四方如何實現顛覆性應用場景?
從技術原理上而言,易四方是真正實現四個電機獨立驅動、整車深度融合感知、車身穩定矢量控制的極致安全技術平臺,由四個電機構成整車核心動力源。換言之,易四方通過裝載四個輪邊電機,可以獨立控制四個輪子的扭矩,相當于每一個輪子的扭矩控制都能實現可增可減、可正可負。因此,每個車輪也就擁有了獨立的動力源,并且可以完全獨立地驅動、制動、前進和后退。
以具體應用為例。眾所周知,一旦我們在高速上爆胎,車輛會迅速失穩,很難維持穩定的駕駛。核心原因即是在集中式驅動系統之下,除了依賴車身穩定控制程序之外,基本沒有在爆胎事故中通過及時靈活的車輪控制快速穩定車身姿態的機會。而易四方通過輪邊電機可以對四個輪子獨立調整單輪扭矩,甚至任意輸出正負扭矩,在某個車輪爆胎后,可以瞬時調整剩余三個輪子的扭矩,通過驅動輪來干預車身姿態,直到車輛停穩。
與此同時,四個電機獨立控制四個車輪,更能將車輛的越野性能大幅提升。實質上,來到電驅時代,搭載前后雙電機的電動車,可以靠一套軟件來精準控制前后輪的動力,實現全時四驅,四驅控制也變得簡單了。而易四方則是真正把全時四驅與分時四驅的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它采用了中央計算平臺+分布式控制器相結合的電子電器架構,通過整車級融合感知、決策、控制以及云端數據閉環,為四電機賦予“最強大腦”,達到精準控制和動力輸出,再加上前后電驅總成均配置差速鎖,越野脫困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
用四個電機構成整車核心動力源,車輛也就具備了超強的車身姿態調整能力,這是易四方得以實現種種顛覆性應用場景的基礎。而在這背后,需要的是輪邊電機技術、融合感知控制技術、中央計算平臺等強有力的技術支持。而易四方可以說將每個技術都做到了頂級,真正實現了四個車輪驅動力大小和方向的完全解耦,實現完全獨立控制,技術領先性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