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丨視覺中國
(資料圖)
“降價”是最近車圈的大事件。細節(jié)早已不用贅述,簡而言之,是一次由特斯拉策動,新能源車企合謀,行業(yè)政策趨緊,合資車企引爆的價格踩踏事件。
讓人不意外的是,就在全行業(yè)腥風血雨了近一周之后,比亞迪也出手了。3月16日,比亞迪漢EV冠軍版、唐DM-i冠軍版上市,打出“油電同價”旗號,以20.98萬至29.98萬的20萬級價格區(qū)間,將2023年的車市演義推向了第一次高潮。
然而,同為降價,比亞迪與特斯拉以及合資品牌卻有著迥異的邏輯。置身比亞迪發(fā)布會現(xiàn)場,如同經(jīng)歷了一次教科書級別的定價策略實戰(zhàn)。
定價這門學問
在汽車圈,“定價策略”是一門學問。也可以說是這個行業(yè)最核心的秘密。
因為定價,有的品牌現(xiàn)場修改PPT,有的品牌公布了定價又撤回去重定,也有品牌因為數(shù)次調整價格最后毀了一款好產品。而因為定價混亂被罵,想在車主權益上找補卻導致更加混亂再次被罵的也大有人在。
不同的企業(yè)對于定價有不同需求。比如,特斯拉就有著明顯的“唯產能論”特點:馬斯克希望自己的超級工廠能夠滿負荷運轉,哪怕拉低身價去鋪貨也在所不惜。
而合資車企在這一波價格風波中顯然是有“放量自保”的需求:品牌需要盡快把不符合“國六”標準的車型消化掉,同時也要挽救不斷被國產新能源侵占的市場份額。
而作為2023年初春車企“價格大戲”里最重磅的角色,比亞迪的定價策略有其獨特的內在邏輯:
首先是天時。從長線看,全球鋰價持續(xù)下降。從高點57萬已經(jīng)下降到最近的41.75萬,最低報價40萬,高點降幅30%。比亞迪作為電池巨頭自然隨之受益。
其次是地利。從渠道看,2022年比亞迪的門店數(shù)量翻倍,有媒體預計其總數(shù)在2023年底將突破3000家。有了兵強馬壯的渠道,自然要發(fā)起一波大的戰(zhàn)役。
然而,“天時地利人和”中難求的是人和。因為,眾口難調,人心難測。
數(shù)年過去,即便比亞迪旗下漢、唐兩大家族以26萬均價、達成近百萬的銷量,在消費者心中已樹立起高端形象,但一次不成熟的降價可能使長久樹立起的形象受到傷害。因此這次漢EV冠軍版、唐DM-i冠軍版推新,對于比亞迪來說是一次“既要又要還要”的苛刻考驗。
既要有利于提振銷量,又要繼續(xù)強化品牌“高端”定位,還要提升用戶口碑,如何做到?
對此,比亞迪的策略是“穩(wěn)價增配”。
“增配”不難理解。顧名思義就是借助車型煥新,實打實的提升漢EV和唐DM-i的配置,秀肌肉,增加硬實力。從昨天發(fā)布會公布的信息來看,漢EV和唐DM-i此次推出的新版本盡管不屬于顛覆性的大改款,但一系列補強都恰到好處,新車懸架系統(tǒng)的提升肉眼可見,標配了FSD可變阻尼懸架系統(tǒng)/DiSus-C智能電控主動懸架和鋁合金多連桿等核心配置,同時包含手機NFC車鑰匙、BSD盲點監(jiān)測、W-HUD抬頭顯示在內的一些智能化功能,的確提升了駕乘體驗。
然而,“增配”之外,“穩(wěn)價”才是要害所在。價格過高會嚇退消費者,價格過低則會另令消費者對產品定位產生困惑和遲疑。人心難測,甚至在產品發(fā)布之前,網(wǎng)上傳出了漢EV和唐DM-i新品售價下探到19萬的謠言——剛提車幾個月的漢唐保有客戶一時間恐怕瑟瑟發(fā)抖。
好在辟謠來得很快,在一場南極冰川主題發(fā)布會上,售價揭曉:漢EV冠軍版、唐DM-i冠軍版的價格仍穩(wěn)定在20萬級別。以漢EV冠軍版為例,此次共推出5款車型,四驅旗艦型售價上至29.98萬,維持高端B+級車身價;下至20.98萬,并未推出低于20萬的低配車型,20萬+的價位上,還起步即高配,剛好踏在主流中高端消費者心理預期的門檻上。
在這個價格區(qū)間內,漢EV和唐DM-i既有高配車型維持品牌形象,又有入門車型去擴展市場,對于漢唐本就不差的二手車保值率,也有一定穩(wěn)定作用。可見,在“既要又要還要”的苛刻要求下,求一個“人和”并非易事。
不得不說,有時候直到小數(shù)點兒后兩位,你才能看出“定價”這門學問的道行。
主流“話語權”之爭
雖然,比亞迪漢唐新車的定價是否合理,最終還是需要市場來檢驗。但不得不說,在“穩(wěn)價增配”策略下,這一波全行業(yè)的價格普降,更像是殺紅了眼的特斯拉無意中送給比亞迪的一份禮物。
因為對于比亞迪來說,王朝體系里的“漢、唐”家族誕生之初,就承擔著向上沖擊高端市場的使命。
2022年,漢家族月銷連續(xù)破3萬,一舉拿下“B+C級轎車年度銷量冠軍”,而唐也多次刷新了中大型SUV銷售記錄。比亞迪有了爭奪中國市場主流車型話語權的能力。何為話語權?就是在其所在的領域成為其他品牌價格錨定的目標,讓其他車型圍繞比亞迪車型制定價格策略,看其臉色行事。
然而,危險一直存在。比如,此次比亞迪漢EV和唐DM-i價格已經(jīng)觸探到20萬水位線。一旦再次下探,則有了重回低價格區(qū)間,與其他合資車型糾纏撕咬的風險。屆時,不排除其他品牌趁勢降價與其纏斗,漢、唐品牌形象將變得模糊,這是比亞迪最不想看到的情況。
那么,讓比亞迪堅信漢、唐兩大家族價格能夠站穩(wěn)的底氣何在?
觀察此次推新的配置。比亞迪的邏輯似乎簡單直接:“一分錢一分貨”。
虎嗅整理了此次漢EV冠軍版和唐DM-i冠軍版的一些配置升級的共性,大概分為三類:
一是車漆顏色和質感有改變。隨“冠軍版”一同發(fā)布的是“冰川藍”新車色。對色彩的評價自然因人而異,但亮點是使用了“珠光包覆性鋁粉”和“可持續(xù)性生物基色漿”。前者因為加入了二氧化鈦和氧化鐵,讓車漆的金屬質感更強,保持的也更持久。而后者則更考驗品牌的審美以及體現(xiàn)了品牌堅持環(huán)保和可持續(xù)化發(fā)展的品牌責任感。
二是底盤整體“高配”。漢EV冠軍版的兩驅車型和唐DM-i冠軍版全系標配了FSD可變阻尼懸架系統(tǒng)。可變阻尼此前只在部分車型配置,如果車主自己改裝的話,市面上一套的價格在4000元上下。
漢EV四驅車型標配了DiSus-C智能電控主動懸架,兩驅旗艦也可選裝,對車身穩(wěn)定性和操控性也有所提升。駕乘體驗上,漢EV冠軍版和唐DM-i冠軍版全系列升級了鋁合金多連桿底盤,減輕了“簧下重量”。車圈有“簧下1斤,簧上10斤”的說法,同等幅度下,簧下質量輕量化的效用是簧上的 5~15 倍,理論上應該可以顯著提高操控響應速度。
三是體驗“時髦”了起來。這一次漢、唐雙旗艦冠軍版補足了高端車型的“時髦”裝備,比如5G速聯(lián)、雙頻定位導航技術、全車四音區(qū)智能語音交互、方向盤加熱、手機NFC車鑰匙、HiFi級定制丹拿音響、BSD盲點監(jiān)測系統(tǒng),以及W-HUD抬頭顯示等等。此外,漢EV冠軍版還十分厚道地全系標配了寬溫域熱泵空調,勢必大幅優(yōu)化冬季續(xù)航表現(xiàn)。
上面這些配置,如果放在同類其他合資車型上,售價應該會摸到40萬甚至更高。然而比亞迪卻讓漢、唐守在了20萬級這個價位。其目的相當明顯:比亞迪要的是“高端,且主流”。
實際上,漢EV和唐DM-i成為了樹立在眾多高端車型中的一個坐標點:類似的配置,定價比它高,就會被它追著打;定價比它低,大概率是要賠本賺吆喝。
在20萬級這個價位,擁有像比亞迪漢、唐家族這樣豐富產品線的競爭對手并不多。而從整個汽車市場來看,比亞迪漢EV冠軍版和唐DM-i冠軍版的配置和價位,也降維打擊了絕大多數(shù)同價位燃油車。
這正是比亞迪的野心:取代本來凱美瑞、雅閣、甚至BBA的地位,把合資車企拉入自己的話語體系,讓更多品牌以漢、唐作為標定點,最終取得主流中高端市場的話語權。
然而,有了話語權之后呢?
長痛不如短痛
時至今日,沒有人會懷疑新能源將成為汽車行業(yè)的未來。甚至“2035”這個未來節(jié)點的倒計時已經(jīng)開始在人類視網(wǎng)膜上閃爍。對于汽車行業(yè)而言,既然未來已經(jīng)確定,為什么不早一點做好準備呢?
顯然,有人想按下加速鍵。
依靠穩(wěn)價增配的漢唐冠軍版,來顛覆主流合資的陽謀已經(jīng)昭然若揭,而在發(fā)布會的最后,比亞迪居然還抓住機會,放出了和新車合起來,堪稱“大小王”的“彩蛋”:漢家族現(xiàn)款中在售的漢DM-i和漢DM-p兩款熱銷車型將開啟“限時禮遇”,讓整個漢家族一起實現(xiàn)“油電同價”。
事實上,在漢家族原先的定價體系中,漢EV系列的價格要比漢DM系列高出萬元左右。漢EV冠軍版推出之后,漢EV系列的價格則又略低于漢DM。而這一次比亞迪徹底將油電之間的價格差抹平。消費者不需要再在萬八千塊錢之間傷腦筋,大可“公平”地面對整個漢系列十余款車型。
比亞迪早已在2022年4月官宣停產了燃油車,全面新能源對比亞迪來說是既成事實,全情投入。但這對燃油車企卻并不友好。因為“新能源比燃油車貴”的論點仍然很有市場。對一些車企來說,新能源車型的“溢價”是燃油車產品線得以續(xù)命的理由,就像護城河一樣寶貴。
“油電同價”之后,燃油車的護城河,沒了。
事實是,新能源正在以兩位數(shù)的增速搶奪燃油車的市場,合資車企的利潤率正在一步步被削薄,“油電同價”正是新能源車成為主流路徑上需要邁過的門檻。
在此之后,這個世界上汽車保有量最大的國家開始甩開化石能源的牽絆,全速駛入一個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