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受好評的國民神車最近卻在逐漸失速,“五菱宏光”在今年1月的銷量只有10482輛,和去年同期相比少了59.8%。在電動車方面,一度暴殺特斯拉的宏光MINI EV在今年1月銷量掉到了16416輛,同比2022年少了38.5%。
并且根據乘聯會的數據,上汽通用五菱在今年2月份的新能源銷售總量也只有1萬多輛。顯然。五菱在今年初遭遇了發展失速。
五菱失速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作為近三年來首個管控放松的春節假期,更多人選擇了回家團聚,因此商業上近乎有兩周的“躺平”狀態,這表明,如果直接拿今年1月和去年同期來比,是有些不夠客觀的。但是即使拉長到以年為單位的2022全年,五菱的市場表現同樣不容樂觀。
在市場總體上,2022年五菱的銷量同比2021減少18.7%,由近100萬輛下滑為約78萬輛。在新能源這個細分賽道中,雖然其仍是全國第二的位置,但是對比2021年銷量增長僅有2.5%,這一點和比亞迪、長安、吉利等動輒超過100%的增長相比,實在是力有不逮。
而在特斯拉掀起降價狂潮后,其全年銷量已經達到43.97萬,僅比五菱少了不到3000輛。但是單價數倍于五菱宏觀mini的特斯拉,其營收水平和利潤率早已經趕超了五菱不知道多少倍。
其實,宏光MINI EV的頹勢早在2021年10月就已經出現,當月其銷量突破41萬輛之后就走入下坡,11月份,其銷量下跌了1萬輛左右,在12月小規模爬升后,在今年1月再次下滑。
其原因無外乎微型車市場已經淪為競爭激烈的紅海市場,微型電動車領域的其他國產車型紛紛殺進市場,包括奇瑞的qq冰激凌、長安的Lumin等,紛紛來和宏光MINI EV來分蛋糕。另一方面,微型車市場已經逐漸飽和,銷量進入不溫不火的滯漲階段,對其升級車型的KIWI EV則因為過高的定價導致市場銷量欠佳。雖然KIWI EV續航更多,充電功率更大,同時升級了安全氣囊等安全配置和智能化配置,但是其高達7.78萬元的起售價實在是令消費者難以心動。該車型今年1月份銷量只有482輛。
營銷火爆,但是高端化乏力
針對宏光MINI EV這款車型,五菱花費了大量的資源來進行營銷,同時發動廣大消費者來進行協同。但是雖然這些傳播活動非常出圈,甚至在小紅書等非汽車愛好者平臺上拋頭露面獲得流量,但是其本質上對于五菱的高端化形象卻沒有什么作用。其主推的寶駿、星辰、凱捷等客單價更高,配置更好的車型品牌并沒有在這些營銷活動中獲得引流,一直火爆的是以MINI EV和榮光這些單價在五萬以下的廉價車型。
同時為了控制成本,宏光MINI EV大量采用了非車規級零部件,導致其在今年的1月和二月兩個月內就發生了15條投訴,這些均為產品質量服務,包含轉向、懸架等機械質量問題。同時其安全性也不盡如人意,雖然符合國家標準,但也只是堪堪及格而已,在交通事故中的安全系數較低。
同時這種片面的印象也影響到了五菱的其它售價更高,質量、配置更好的車型銷售,在2022年上市的星辰上,五菱為其搭載了混動系統,高配車型還配備后橋多連桿等高端配置,頂配售價也不到11萬元。但是其月銷量除了在2022年12月銷量短暫達到8000以上,其他時間都在6000以下。而尺寸更小,售價更貴的比亞迪“元”則因為品牌形象更好,近半年來銷量沒有低于過10000輛。
五菱亟需向上開拓
五菱在定價五萬以上的定價區間上,應該更加重視,只有在更高級別的市場樹立成功產品和形象,五菱才能獲得進一步增長。而品牌形象則主要依賴旗艦車型的成功,比亞迪長期以來以廉價形象而著稱,但比亞迪唐和漢的成功研發,改變了用戶的偏見和固有印象。尤其是漢的成功,極大地為比亞迪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其上市后一直維持月入過萬的銷量,巔峰時期月銷量甚至超過3萬,其單月銷量甚至偶爾能壓過雅閣等傳統熱銷車型。旗艦產品有效拔高了比亞迪的品牌形象,帶動了售價更低的宋、秦、元系列車型,尤其是下放技術的比亞迪宋系列,月銷長期在3萬以上。
然而屬于五菱的“漢”遲遲見不到,由于上汽和通用這兩大股東的“壓制”其遲遲無法在價位和產品上切入B級車和中型SUV領域。五菱確實幫很多中國家庭實現了汽車夢,但在汽車變革的時代下,只有充足研發預算和高銷量的新車才能幫助車企進入下個階段。只擁有低價車難以進入新時代,尤其是比亞迪將秦dmi拉入9.98萬的價格后,五菱是時候注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