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內的出海氛圍愈發濃烈,長安汽車的“出海”計劃也加入了“卷”的陣營。
日前,長安汽車發布一則2023年03月16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其中提到,長安汽車將加速推進海外戰略基地建設,2025年前,要實現東盟基地建成投產,產品輻射澳新、南非等市場;建設歐洲總部,突破歐盟市場;打造國際化品牌。
【資料圖】
這意味著,除了大刀闊斧的新能源戰略,在海外市場長安汽車也要一起雙管齊下。
長安急于加強出海戰略的原因很明顯,從去年到今年,中國汽車出口的表現非常強勢。
數據顯示,整個2022年,我國汽車出口達到340萬輛,同比增長55%,首次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出口國。
這種強勢延續到了2023年。今年1-2月,國內車企累計出口汽車63萬輛,同比增長52.9%;其中乘用車出口量達52.2萬輛,同比增長57.7%;新能源汽車出口17萬輛,同比增長62.8%。
對比市場的增速,2022年長安汽車整體跟上了節奏,累計出口汽車25萬輛,同比增長57.3%。其中自主品牌海外銷量為169773輛,同比增長48.83%。
但車企排名上,中汽協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整車出口前十企業分別是上汽、奇瑞、特斯拉、長安、東風、吉利、長城、江汽、北汽和重汽。長安的近25萬輛被特斯拉擠下,排在了第四位。
今年1-2月,長安自主品牌海外銷量為36695輛,同比微增2.93%,也整體市場的增速。
而在1月的長安汽車全球伙伴大會上,長安方面曾表示,2023年長安集團總銷量目標突破280萬輛,其中自主品牌海外出口為22萬輛。這意味著,長安汽車在接下來的10個月中長安汽車要完成超18萬輛海外銷量。
長安還有更長遠的銷量規劃——到2025年,長安集團實現400萬輛銷量,其中,長安品牌銷售300萬輛,新能源銷售占比35%,海外銷售占比15%;到2030年,集團實現500萬輛銷量,其中,長安品牌銷售400萬輛,新能源銷售占比60%以上,海外銷售占比30%。
海外銷量的增速目標雖然不及新能源汽車,但占比在逐漸提升。這對于長安汽車而言也存在一定的挑戰。
一方面,從2022年國內出口銷量的增速比重可以看出,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競爭優勢,是推動中國汽車出口增長的關鍵。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也曾預測,2023年將是我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和產業鏈“出海”風生水起的一年,預計2023年新能源汽車出口量有望接近80萬輛。
而長安汽車方面,出口車型主要以CS系列、逸動系列為主。去年自主品牌新能源累計銷量為27.1輛,銷量占234.6萬輛的總銷量比重不大,為11.56%。
另一方面,出海競爭已經十分激烈,包括“帶電”的以及布局產業鏈的選手越來越多。
此前,蔚來、小鵬、哪吒、嵐圖、埃安等造車新勢力和傳統新勢力已經先后制定海外新能源車市場戰略。比如,蔚來汽車在挪威自建由車、服務、數字化和生活方式構成的完整運營體系,之后還加快出海進程,進入了德國、瑞典、荷蘭、丹麥等歐洲國家。
哪吒汽車也在擴張出海。今年3月,哪吒首座海外工廠落地泰國,將成為哪吒汽車打造右舵電動汽車、出口東盟的主要制造基地。
除了新勢力車企,傳統車企也在加快速度,而去年布局出海最高調的要屬比亞迪。2022年,比亞迪先后宣布進入日本乘用車市場,以及瑞典、德國、以色列等國家。今年3月,比亞迪還與英國電動汽車公司Octopus EV達成合作,未來三年內Octopus EV將向比亞迪購買5000輛電動車。
長城汽車去年12月也曾表示,在出海方面,將針對旗下五大品牌的特點制定不同的發展路徑,在不同國家和地區打出新能源產品的差異化,在海外市場將打造以第三代哈弗 H6、哈弗JOLION、長城炮、歐拉好貓等為代表的全球車型。
可以看到,近兩年布局海外市場的自主品牌,也在偏向電動化,包括在海外新建生產基地、銷售門店以及加快產業鏈布局。
目前,長安汽車在全球擁有14個基地,33個整車、發動機及變速器工廠,且已經在巴基斯坦建立了首個海外制造基地。除了亞太、中東、北非、中南美等主要的出口區域市場之外,按照計劃,長安汽車之后要進攻的市場主要在東盟和歐盟。
而且,長安還要打造國際化品牌。按照趨勢,今年將是新能源汽車出口的重要窗口期,所以為了搶占海外汽車市場的風口,長安的國際化品牌大概率或也將與新能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