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踏兩只船的人,一般都沒有好下場,哪怕是德國豪華汽車品牌奧迪。這一切,都要從2016年“雙十一”的那場秘密談判開始說起。
【資料圖】
2016年11月11日,上汽集團與德國大眾高層簽字儀式的現場合照流出,由此掀開了南北奧迪之爭的序幕,上汽、一汽、大眾、奧迪、經銷商等,都深陷其中。
2016年,奧迪在華售出591554輛,同比上漲3.6%。雖然銷量依然力壓寶馬和奔馳,但是增速遠低于寶馬的11.3%和奔馳26.6%。
為了保持領先優勢,奧迪迫切需要在中國市場找一個新的合資伙伴,帶來增量空間。
于是,奧迪與上汽暗渡陳倉多年后,終于在2016年的11月11日邁出了試探性的一步。這一天,雙方在沃爾夫斯堡,“秘密”簽署了一份《合作協議》。
雖然此前時不時也有爆出雙方合作的消息,但而今協議的簽署,意味著靴子終于落地,而這挑起了一汽奧迪經銷商們的敏感神經。
奧迪“另尋新歡”的花心舉動,徹底惹怒了一汽奧迪經銷商,他們進行了非常決絕的激烈抗爭。
一汽奧迪經銷商以庫存和經營壓力巨大為由,強烈要求對方終止與上汽的合作,否則將于當年12月份開始停止從奧迪廠家提車,同時全面提價,以減少和彌補虧損。
大眾奧迪方面,被一汽奧迪經銷商的強勢“逼宮”嚇到了,只能同意暫停與上汽方面的合作。
后來經過半年的拉鋸,雙方各退一步,于2017年5月17日達成最終協議:一汽奧迪經銷商“含淚”接受奧迪腳踏兩只船的行為,但是上汽奧迪的產品,必須等到2022年1月份才能銷售。同時,各方共同努力,確保奧迪2022年在華實現90萬輛的銷量。
一汽奧迪經銷商贏得近五年的緩沖期,而奧迪則確立了第二個合資公司的成立。
五年時間轉瞬即逝,上汽奧迪終于在2022年正式開售,暢想著在中國市場大展拳腳。可惜事與愿違,從去年1月到今年2月,上汽奧迪一共推出三款車型。
2022年,上汽奧迪去年只賣出6280輛,與當初“月銷3000-5000輛,年銷超5萬輛”的目標之間,有著巨大的鴻溝。
進入2023年,上汽奧迪的銷量形勢依舊沒有絲毫起色,月銷量還是不過千,每月只能賣五六百輛。
上汽奧迪之所以銷量萎靡,有三個原因:其一,三款車型競爭力不足。
原本擁有靈魂溜背設計的個性轎跑奧迪A7L,被“魔改”為平平無奇的三廂轎車;奧迪Q6與大眾途昂同平臺,價格又太貴;電動=車Q5 e-tron被傳是“換殼的上汽大眾ID.6X”。
其二,銷售渠道依附在一汽奧迪經銷商身上,消費者體驗不好。其三,晚出發五年,錯過了豪華汽車市場高速增長的風口。
事實上,2018年奧迪在華銷量,還領先于奔馳和寶馬兩個傳統競爭對手。但是,從2019年開始,奧迪銷量就被奔馳和寶馬超越了。
2019年-2022年,奧迪在華銷量連續四年都不如奔馳和寶馬。2022年,奧迪全年不足64萬輛,大跌約9%;而寶馬和奔馳都接近80萬輛,奧迪被越甩越遠。
時代巨變,新能源汽車時代來臨,理想、蔚來、特斯拉、比亞迪,開始蠶食收割BBA的市場份額。BBA中品牌力最弱的奧迪,自然就成了最先露出疲態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