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充電行業迎來爆發式的增長。然而隨著時間推移,隱藏在數量增長背后的問題也日漸突顯。
“壞樁”成為是困擾電動汽車車主出行的一大問題。有車主表示,明明APP上顯示空閑,到了充電站卻發現不能用。
充電樁槍頭散落設備損壞
(資料圖)
充電站之所以頻繁出現“壞樁”,除了設備本身技術問題以外,還有很大的可能是充電站運維能力的不足。
根據中國電動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的數據,截止到2022年12月底,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521萬臺。
如果按照每臺設備平均需要一人專職運維計算,一年人工的綜合費用預計將有10萬元,521萬臺終端運維每年需要花約52.1億的人工費用。為了節省運維人工費用,充電設備智能運維的推進勢在必行。
對于新能源充電行業,運維是對充電網設備全生命周期的運行與維護,保障在成本、穩定性、效率上保證最優的狀態。
突破傳統運維模式,創新數字化運維新模式
傳統運維多是使用在本地化系統,以人工運維和獨立系統執行運維工作,重點關注的是設施運行,存在“信息孤島、數據不全、運維成本高、容量有限、被動運維”等問題。
作為頭部的充電運營商,特來電在2017年就提出充電行業”智能運維“的概念,明確了智能運維的主要功能和未來開發的方向。
特來電提出的”智能運維“是指通過新一代信息技術、智能控制技術和大數據技術的深度融合,形成設備層、控制層、管理層的縱向集成,實現充電設施”無人值守、遠程控制、狀態監控、異常預警、故障診斷、自我修復和智能管理“等功能。
通過該智能運維系統可以實現主動運維和社會化運維,提高了運維工作效率和用戶滿意度。
5項關鍵技術,打造充電站數字化、低成本運維
據了解,特來電智能運維與充電網設備是相輔相成的,其關鍵技術包括小微傳感器技術,數字信息技術,大數據分析技術、新一代控制技術機器仿生技術等。
通過設備上的小微傳感器可實現對充電站設備的實時監控,發現問題可立即上報。數字信息技術能夠對設備的全生命周期進行管理,同時通過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對設備進行故障預測,提前預測問題的發生和主動運維。運用新一代控制與通訊技術,能夠實現設備的遠程維護,減少人工現場的干預。機器仿生技術能夠通過大數據模仿和學習算法,自動生成精準的運維策略。
這一系列技術的運用,最終使得充電站在處理異常時,和社會的各項資源打通,通過與外賣騎手、小區物業的配合,就能完成運維工作的閉環。
值得一提的是,特來電的充電設備是模塊化結構,依靠多個功率模塊組成的箱變為多臺充電終端提供電能。某個模塊出現故障,不影響其他設備充電,可以輕松取出模塊并及時更換,保障設備的運行。
智能運維已實現8大功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
特來電智能運維技術目前已發展6年的時間,經歷了多次技術迭代。現已實現“實時監控、故障預警、故障分析、遠程升級、遠程配置、臺賬生成、報文獲取、預警中心”等8項功能。
目前,通過特來電的大數據云平臺,能夠實時監控全國充電設備的運行狀態,包括監控集控、CCU、充電模塊、PDU模塊在內的所有核心部件都能實時了解工作狀態。
一旦設備出現故障,大數據云平臺會自動觸發預警,對于嚴重故障的設備直接生成工單,第一時間通知到運維人員到現場排查。
同時,大數據云平臺還能對場站歷史故障告警信息進行分析,了解設備的使用性能,并及時更新升級。
對于需要功能優化的設備,智能運維體系能夠實現遠程OTA軟件升級和遠程配置,讓設備問題及時得到優化和升級。
通過智能運維體系的搭建,特來電在全國2萬多個充電站的運營中,提升了工作效率,節省了大量的人工成本,同時也增加了充電站的安全性。不僅如此,通過設備大數據的積累,特來電也在不斷的提升產品質量,降低了運維維修成本。
在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的今天,充電行業大規模應用智能運維技術,將進一步優化車主的充電體驗,讓”壞樁”及時得到維修,讓充電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