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膽戰心驚,漢語成語,拼音是dǎn zhàn xīn jīng,意思是形容十分害怕。
(資料圖片)
2、出自《碧桃花》。
3、成語解釋戰:通“顫”,發抖。
4、形容十分害怕。
5、成語出處元·無名氏《碧桃花》第三折:“不由我不心驚膽戰,索陪著笑臉兒褪后趨前。
6、”成語用法聯合式;作謂語、狀語;形容十分害怕示例歐陽山《苦斗》:看見這種光怪陸離的政治局面,上海人不能不頭暈目眩,膽戰心驚。
7、碧野《富春江畔·冰壺與雙龍》:“我們沿著洞壁往下走,手扶欄桿,探步石級,膽戰心驚。
8、成語辨析近義詞:膽顫心驚、面無人色、驚慌失措、手足無措、如坐針氈、張皇失措、心慌意亂、驚心動魄反義詞:鎮定自若、滿不在乎、從容不迫、處之泰然、不動聲色、視若等閑、坦然處置膽戰心驚的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
9、膽戰心驚【拼音】[dǎn zhàn xīn jīng ]【解釋】形容非常害怕。
10、也說膽戰心驚。
11、【近義詞】毛骨悚然、惶惶不安、如履薄冰、觸目驚心、驚心動魄、擔驚受怕、人人自危、膽戰心寒、心驚膽戰、驚恐萬狀、怵目驚心、戰戰兢兢、人心惶惶、膽戰心搖、大驚失色、心驚膽落、面無人色、心驚肉跳、不寒而栗、膽戰心慌。
12、【反義詞】逍遙自在、滿不在乎、鎮定自若、怡然自得、處之泰然。
13、惶惶不安【拼音】[ huáng huáng bù ān ]【解釋】心中驚慌害怕,十分不安。
14、【近義詞】憂心忡忡、如坐針氈、膽戰心驚、提心吊膽、忐忑不安、人人自危、人心惶惶。
15、【反義詞】等閑視之、多愁善感、悠然自得、悠閑自得。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