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尚未出國的賈老板大張旗鼓地發布了號稱全球第一款采用「無邊框屏幕」的智能手機。然而當屏幕點亮的那一刻,巨大的黑邊瞬間澆滅了所有人的期待……
事實上直到今天,屏幕的黑色邊框依然是人類科技目前無法逾越的鴻溝。
但是AutoLab最近在體驗智己LS7的智能座艙時,卻發現了一個有意思的解決方案。那么智己究竟對屏幕做了什么,LS7的智能座艙體驗又如何,今天就一起來看看吧!
【資料圖】
車型版本:2023款100kWh Lux四驅版
軟件版本:IMOS 1.6.1
座艙硬件
作為智己品牌的第二臺車型,智己LS7的內飾沿用了和智己L7類似的T字型布局。全車共配備了三塊屏幕,與2023年的一眾新車相比并不算多。
不過,總長度超過1米并且可升降的主副駕屏幕還是讓人眼前一亮,當然這個造型別致的YAT半幅方向盤也有著不少功勞。
在屏幕參數方面,智己LS7同樣與智己L7基本保持一致,但對副駕娛樂屏的尺寸和分辨率進行了一定升級。
不要小看這區區3.2英寸的改變,不僅提升了副駕娛樂屏的使用體驗,還大幅縮小了主、副駕屏幕的邊框厚度,對于提升座艙的整體質感很有幫助。
說到對屏幕邊框的優化,我在智己LS7的中控屏發現了一個相當討巧的設計:通過內飾軟包直接覆蓋了屏幕兩側的所有黑邊,這操作屬實比賈老板當年「ID無邊框」的詭辯要體面多了。
不過需要指出的是,此次體驗的這臺智己LS7對于中控屏兩側的軟包覆蓋處理并不夠工整,暫不確定是否為個例問題。
希望智己能在之后的產品中能夠優化一下品控,不要因此耽誤了設計師的巧思。
聊完了屏幕再來看看座艙芯片,作為一款起售價超過30萬的中大型SUV,智己LS7全系采用來自高通的SA8155P,這也是現階段車企想要打造高階智能座艙最主流的選擇。車聯網方面,智己LS7最高支持5G網絡,每月的免費額度為8GB。
硬件部分的最后,我們再來看看如今車企紛紛開“卷”的車內充電。
智己LS7全車共提供4個USB Type-C接口,前后排各2個。其中前排還可以支持PD快充協議,提供最高60w的充電速度。這意味著除了給手機充電,智己LS7也可以為Switch游戲機甚至部分筆記本電腦進行充電。
而無線充電方面,智己LS7不僅沒有沿用智己L7上電動開合面板的設計,在充電速度方面也依然僅支持WPC Qi協議,并且沒有提供主動風冷。
考慮到已有不少造車新勢力開始提供50w的無線快充,智己在這方面顯然還有不少提升空間。
交互體驗
那么智己LS7的這套硬件配置帶來的實際交互體驗又如何呢?首先我想說的是,這套可升降主、副駕屏真的泰!酷!辣!
在沒有實際體驗過之前,我是真的沒想到,在一臺中大型SUV里,當我把前方的屏幕降到最低,握著YAT半幅方向盤,看著延伸至頭頂的前擋玻璃,這通透的感覺居然讓我找回了之前在沿海公路駕駛敞篷寶馬Z4的快樂。或許,如何減少人車交互也可以成為智能座艙發展的一條新路線。
然而如果要問我,買智己LS7是不是必選YAT半幅方向盤,我想說:除非你有自己的私人司機,否則只需要一個掉頭彎就足夠你手忙腳亂,瞬間有一種從天堂瞬間落入地獄的慌亂感。
在我看來,無論是智己還是特斯拉,在沒有配備可變轉向比的情況下為用戶提供半幅方向盤都不是一個好主意。
如果說智己LS7的視野主打一個『大而廣』,那么智己的這套IMOS車機系統則可以說是相當『小而美』。
再次聲明,此次體驗的智己LS7尚未收到IMOS 2.0內測版本的推送,所以本文所有評價僅代表智己LS7在IMOS 1.6.1版本下的使用體驗。
首先從系統的UI來看,IMOS整體的風格是比較簡潔素雅的。
無論是上方的主、副駕屏還是下方的中控屏,UI配色高度一致,圖標也統一為圓角矩形。不過,在車機上使用顏色和風格過于接近的圖標,確實也給初次體驗的用戶增加了一些識別難度。
此外,隨著第三方應用的逐步加入,這種統一的秩序美感也正在受到『挑戰』。
交互邏輯方面,DOCK欄位于屏幕的最下方,集成了空調、座椅和除霧等常用操作。
比較反直覺的是IMOS的控制中心并非常見的從上向下滑動打開,而是從屏幕的左側邊緣向右滑動呼出。
控制中心內可以操作的內容很多,除了常規的屏幕亮度、音量大小等系統設置,也可以添加諸如車窗開關這樣的車控快捷鍵。
不瞞你說,在我多次嘗試盲操使用智己LS7門板上的8個觸控式車窗升降按鈕均已失敗告終之后,我突然發現原來用中控屏來開關車窗可能是智己LS7車主的一種剛需。
軟件生態
在上文中,我曾提到智己的這套IMOS車機系統則可以說是相當『小而美』。
這一方面是我對IMOS的UI設計風格的認可,另一方面則表達了我對IMOS軟件生態匱乏的遺憾。
事實上,IMOS是我體驗過的智能車機系統中為數不多沒有提供應用商店的。這意味著用戶能在車機上用到多少App,用什么App,完全取決于IMOS的開發團隊。
在當前1.6.1版本下,智己LS7即便算上系統App一共也只有15款App,連中控屏的一頁都撐不滿。
而且同樣的系統版本,不同的車型版本,還會導致App的數量有所增減。
比如我這次體驗的次頂配版智己LS7,由于沒有配備DLP可編程智能大燈和Carlog攝像頭,所以相較頂配版本的智己LS7就痛失了智慧大燈和Carlog這兩款系統App撐場面。
如果是和智己L7相比,那智己LS7全系都缺少了一款名為IM超跑的系統App。
好在,IMOS在智能座艙最基礎的導航和音樂方面體驗并不算差。
與高德深度定制的導航,不僅UI與IMOS高度契合,并且還可以完美適配智己LS7在中控屏操作、主駕屏幕顯示的系統邏輯。在主駕屏幕下降后,還可以進一步簡化導航顯示的內容。
上圖: 主駕屏升起,下圖: 主駕屏下降
而在音樂方面,IMOS目前接入的是QQ音樂和喜馬拉雅兩大音源。和地圖一樣,這兩款App也經過了深度的定制,在軟件UI和功能方面都有所精簡,并且被統一整合到了音樂這一款系統App內。
其中QQ音樂還支持音質調節,最高可以支持SQ無損級別,對于我這樣的V8綠鉆用戶自然是狂喜,但是網易云的黑膠會員們目前在智己LS7上就只能依靠藍牙音樂來播放自己的歌單了。
不過,IMOS所提供的定制版App在功能性方面相比原版App目前還是有所缺失。
比如高德地圖車機版上很早就支持的微信發送地址到車,目前的IMOS導航就無法提供。類似的情況同樣也存在于QQ音樂和喜馬拉雅上。
至于第三方軟件,當前版本的IMOS提供了嗶哩嗶哩、熊貓天天故事、36氪、看看新聞和澎湃新聞共5款App。除嗶哩嗶哩為完整的車機版App外,其余四款均為小程序級別。
希望IMOS的研發團隊接下來能加快App的上車速度吧,否則下一個被用戶抱怨車機功能太少而上新聞的可能就是智己了。
另外關于手機互聯,智己和大多數造車新勢力一樣不支持包括CarPlay在內的所有互聯協議,不過IMOS倒是罕見地提供了視頻投屏功能。
此功能與我們在智能電視上常見的投屏功能類似,對于智己LS7的副駕屏來說也算是多了一些使用場景。
車機系統究竟該對App進行深度定制,還是將安卓應用市場搬上車,是每一個想要做好智能座艙的汽車廠商都需要面對的難題。
如果智己堅持選擇深度定制App這條路線,那么也希望IMOS的開發團隊能再加把勁,別讓用戶看著三塊大屏卻找不到好的使用場景。
寫在最后
在和智己LS7相處了一天之后,我認為這臺車的智能座艙無論硬件還是軟件方面,優點和缺點都是極度鮮明的。
其實對于智己LS7來說,即便在現有的硬件基礎上,IMOS依然有很多的優化空間可以提升智能座艙的使用體驗。所以,我現在非常期待看看智己LS7在升級到IMOS 2.0之后,又會是怎樣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