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中國聯通亦莊5G智能網聯示范園區,一輛白色SUV越野車正在徐徐行駛。當司機找到停車場入口后,只需打開APP輕輕點擊按鈕,車子就會自動尋找停車位并完成泊車。全程下來,汽車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駕駛員,不僅能夠主動躲避障礙物,自動執行提前讓行等待指令,還能自動精準地停在正確的地點。“如此一來,我就不必為我的泊車水平發愁了。”參與自動泊車體驗的司機發出了由衷地感慨。
停車場工作人員表示,“5G智慧泊車技術非常便捷,即使在停車位緊張的情況下,車輛進出停車場消耗的時間也將大幅縮短。而對于車位較少的停車場來說,則能夠提高停車位的周轉率。”
根據調查,中國汽車保有量已經超過4億輛,車位缺口超過8千萬個。有近八成的司機因停車問題感到困擾,其中“經常出現找不到停車位”“在停車場轉了一圈還沒有找到車位”“尋找車位時間長”“因停車問題而放棄自駕前往”等都是司機反映強烈的問題。
智慧泊車方案
“傳統停車面臨著‘停車難’和‘找車難’的難題,基于這些行業的痛點和需求,我們研發了5G/MEC與V2X融合的智慧泊車方案。”智網科技車輛智能網聯研究院院長周光濤博士表示。該團隊致力于實現5G等數字化技術與車聯網應用的融合創新,率先提出車場云一體化的智慧泊車方案,主要由5G/MEC與V2X融合網絡、智慧泊車服務平臺、智慧停車場和智能網聯車輛四個部分組成。
“在智能網聯汽車駛入園區后,智慧泊車服務系統會通過5G技術將停車場的高精地圖同步下發給車輛。用戶打開APP,進行停車場的車位申請之后,系統會自動優選車位以及生成一條整體規劃路線,并將導航軌跡發給車輛,車輛會按照這條規劃好的路線自主行駛。”周光濤解釋道,“車輛想要完成自動駕駛,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我在哪’和‘我要往哪去’的問題。公共停車場內的自動駕駛與公共道路上不一樣,例如我們坐出租車,很清楚地知道我們要去哪,但停車場內的終點可以是不確定的,它的需求是‘把車停好’,這就需要用到我們基于場端的高精定位技術和基于車路協同的融合感知技術,不但解決車輛‘它在哪’以及‘它去哪’這兩個核心問題,更要解決‘它如何安全到達’的問題。”
“技術的難點在于多種交叉技術的融合創新,實現室內外技術能力的平滑切換,提供統一的、標準化的開放接口,完成‘一鍵泊車’的全自動化服務流程。”周光濤博士表示。為解決這類問題,項目團隊針對相關“難點”技術進行了專項攻關,尤其針對室內外連續場景下對于高精定位和跨點位的融合感知融合問題,克服了室內存在多遮擋、多盲區環境的瓶頸,滿足了無人化自動駕駛對于精度和穩定性的超高要求,開創性地使用了“車場云一體化”結合的技術架構,并利用5G、邊緣云的優勢,研發永遠在線的智能泊車服務系統,逐個突破難點,不斷的論證、打磨、測試,最終攻克了這一難題。
智慧泊車服務平臺
據了解,該項技術已經形成了行業標準,并在北京、上海、蘇州等地逐步落地應用,有利于改善區域內居民的出行環境,促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社區、智慧環保等產業的發展,形成完整的生態鏈,對區域經濟發展產生積極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