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菱汽車宣布為旗下多款純電動車型推出“新能源下鄉”補貼政策,涉及宏光MINIEV、宏光MINIEV GAMEBOY、Air ev三款車型。
其實,這不是五菱第一次下調售價。
(資料圖片)
算上這次的話,今年以來,五菱已經4次下調純電動車型的價格。
要知道,五菱的產品本身定價也只有幾萬塊,可調整的空間是很有限的。
那么問題來了,作為國內微型電動車當之無愧的老大,五菱頻繁的降價究竟為哪般?
微型電動車市場由五菱開創
雙門,兩座的電動車其實很早就出現了,比如知豆D1、芝麻E30及眾泰E200等等。
但是由于早期車型的產品力太弱,售價也并不親民,因此并沒有在市場上掀起多大的浪花,直到五菱宏光MINIEV的出現。
2020年7月五菱宏光MINIEV正式上市,2021全年累計銷量42.6萬輛,上市一年多就問鼎中國新能源年度銷冠。
2022年更是以55.4萬輛的成績奪得全球小型純電汽車銷量冠軍,成為這個市場的王者。
五菱宏光MINIEV的成功,是全方位的。
不僅取得了巨大的銷量,更是重新定義了微型電動車這個細分品類。
在宏光MINI EV的車主中,90后和00后車主占比達70%以上,女性用戶的比例更是高達72% 。
以前的微型電動車是粗制濫造的老頭樂,五菱宏光MINIEV變成了精致時尚的代步車。
五菱在MINIEV大獲成功后開始擴充產品矩陣,后面繼續推出了馬卡龍版本以及 GAMEBOY和敞篷版。
五菱的推波助瀾,也讓微型電動車在新能源中的占比逐漸變大,2022年達到了19.3%。
五菱缺乏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
在燃油車時代,五菱迫于品牌定位,很少涉及十萬以上市場,所以,在轉型新能源時,很自然的還是專注于低價位區間。
但是,其他自主品牌如比亞迪、吉利、長安等,很早就將重心放在緊湊級別之上的車型上。
2022年微型電動車全年累計銷量107.7萬輛,新能源滲透率接近百分之百,五菱占據了半壁江山。
五菱的崛起讓所有的自主品牌都發覺有利可圖,紛紛重新回到這個賽道。
低端向上很難,但是高端向下卻比較容易,五菱宏光MINIEV固守的三五萬價格區間,完全不存在技術壁壘和品牌護城河。
目前五菱宏光MINI EV家族的幾款車型,續航里程分為120km、170km、200km以及300km,原廠不提供快充,高配可以加錢選裝。
競爭對手們都非常有針對性地補齊了五菱的短板,比如五菱宏光MINI EV提供常規的三年或10萬公里、電池八年或12萬公里的質保,奇瑞QQ冰淇淋首任非營運車主可享整車及三電終身質保。
指導價4.99萬的吉利熊貓mini,續航里程200km,原廠配備快充,9.2英寸儀表屏和8英寸觸控屏也更加實用。
設計、配置、動力、續航、快充這些微型電動車的痛點,吉利、奇瑞等自主品牌都能很好的拿捏,售價甚至還和五菱相差無幾。
藍海市場已經變成紅海
五菱以一己之力壯大了微型電動車市場,充分挖掘了這個市場的潛力,自MINI EV上市起,就占據了40%以上的份額。
今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整體增長了22.7%,不過微型電動車的大盤卻在萎縮。
一月份同比暴跌了六成,二月份同比下跌10%,三月份同比下跌了近五成。
今年第一季度,微型電動車共計銷售約15.1萬輛,同比下跌42.9%,在新能源細分市場上的份額下滑至11.5%。
沒錯,在經歷了爆發式的增長之后,微型電動車開始趨于平淡,馬太效應也愈發明顯,今年前4月,微型電動車細分領域的前4強,已經占據了細分領域的8成銷量。
除此之外,即便是五菱也無法避免銷量下跌的命運。
今年前四個月,五菱宏光MINI EV累計銷量87928輛,月均銷量從2022年的4.62萬輛降低至2023年前4個月的2.2萬輛,同比下滑26.5%。
奇瑞QQ冰淇淋月均銷量從2022年的0.8萬輛降低至2023年前4個月的0.35萬輛。
長安Lumin月均銷量從2022年的0.88萬輛降低至2023年前4個月的0.79萬輛。
雖然目前追趕者暫時無法影響到五菱的地位,但是去年到現在,同級別有接近20款新車或者改款車型上市。
除此之外,新能源領頭羊比亞迪也沒有忘記下沉市場,比五菱宏光MINI EV大一圈的海鷗,新車指導價7.38到8.98萬,是今年十萬內最重磅的產品之一。
五菱所在的市場,已經變成了一片紅海。
結束語
新能源轉型正在覆蓋所有的車型級別,其中微型電動車率先完成了轉型,五菱宏光MINIEV居功至偉。在這個巨頭通常會忽略掉的細分領域,五菱起到了帶頭作用。但是,微型電動車本身利潤微薄,自主巨頭紛紛下場,又加劇了市場的內卷。
完成了新能源轉型也就意味著市場容量到頭了,五菱宏光MINIEV還將繼續領先,但是巔峰可能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