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情到濃時情轉薄”意思是: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
(相關資料圖)
2、出自:清代納蘭性德《山花子》原文: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3、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4、情到濃時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5、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6、譯文: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
7、別離時拈一花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8、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9、擴展資料納蘭性德詞作現存348首(一說342首),內容涉及愛情友誼、邊塞江南、詠物詠史及雜感等方面,寫景狀物關于水、荷尤多,盡管以作者的身份經歷,他的詞作數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開闊,但是由于詩緣情而旖旎,而納蘭性德是極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詞作盡出佳品,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譽其為“國初第一詞手”。
10、《納蘭詞》不但在清代詞壇享有很高聲譽,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上也占有光彩奪目的一席之地。
11、縱觀納蘭性德的詞風,清新雋秀、哀感頑艷,頗近南唐后主。
12、而他本人也十分欣賞李煜,他曾說:“花間之詞如古玉器,貴重而不適用;宋詞適用而少貴重,李后主兼而有其美,更饒煙水迷離之致。
13、”此外,他的詞也受《花間集》和晏幾道的影響。
14、《納蘭詞》在納蘭容若生前即產生過“家家爭唱”的轟動效應,身后更是被譽為“滿清第一詞人”、“第一學人”。
15、清家學者均對他評價甚高。
16、到了民國時候,納蘭還是很出名的才子早逝的典例。
17、王國維贊其曰“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
18、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北宋以來,一人而已”。
19、張恨水的《春明外史》更寫到一位才子,死于三十歲的壯年,其友慟道:“看到平日寫的詞,我就料他跟那納蘭容若一樣,不能永年的。
20、”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納蘭性德“情到濃時情轉薄”意思是: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
21、出自:清代納蘭性德《山花子》原文: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22、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23、情到濃時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24、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25、譯文: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
26、別離時拈一花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27、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28、擴展資料:創作背景康熙年間,詞人的妻子盧氏因難產而死,詞人為了悼亡亡妻,同時為了抒發自己內心的傷感之情,故寫下了這首詞。
29、2、賞析妻子的亡故給納蘭容若帶來了巨大的痛苦,他沉溺于亡妻之痛,不能自拔。
30、傷情之人,總是容易在絕望之中厭倦紅塵,納蘭容若也開始心向空門,焚香讀經,在青燈佛經中尋求寄托,甚至自號為楞伽山人。
31、“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情知今生已矣,只求來生再見,余生我愿在佛前誠心禱告,你我都要記得今生的情分,但愿來世前緣可再續、并蒂又重開。
32、“人到情多情轉薄”,這是容若的一個名句,也是被人反復討論的一句。
33、有人說,情太多了太濃了,便物極必反,慢慢的就變淡了,變薄了。
34、但是我想這并不像納蘭容若。
35、情薄,不是薄情;薄情可恨,情薄可惜。
36、因為對你多情,所以即使情再深,都覺得不夠,情再濃,我都覺得福薄、命薄、情薄,納蘭容若的這句“人到多情情轉薄”應該是“情到濃時始覺薄”。
37、愛一個人會覺得就算再怎么對她好,都還不夠好,應該再好一些,更好一些。
38、【出處】:山花子 【作者】:納蘭性德?【全詩】風絮飄殘已化萍,泥蓮剛倩藕絲縈。
39、珍重別拈香一瓣,記前生。
40、情到濃時情轉薄,而今真個不多情。
41、又到斷腸回首處,淚偷零。
42、【詩意】:作者后悔妻子在世的時候,沒有對她深情相待,自覺對她薄情。
43、【譯文】:風中的柳絮殘飛到水面化作浮萍,河泥中的蓮花雖然剛勁果斷,但是它的莖卻依然會絲絲縈繞不斷。
44、別離時拈一花瓣贈與對方,記念以前的事情。
45、人們常說人多情了他的感情就不會很深,現在真的后悔以前的多情,回到以前傷心離別的地方,淚水禁不住悄悄流下來。
46、【創作背景】:納蘭性德成婚3年后,妻子盧氏因難產而亡,年僅21歲。
47、生離的無奈已令詞人哀愁,不期而至的死別就更令其腸斷了,從此以后,“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多”,無論是亡妻的生辰、忌日,還是詞人身在家園塞上,始終沒有停止他的哀吟婉唱。
48、此詞亦為悼亡。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