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舊輪胎翻新是節約資源、實現輪胎減量化的一種方法。在山西省呂梁市汾陽市,一些小作坊翻新輪胎過程中,胎體選擇、工藝流程、檢測設備、質檢把控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一些問題翻新輪胎流向市場。又因價格較低,一些司機圖便宜,愿意用,給公共安全增加了隱患。
汾陽市是全國較大的廢舊輪胎回收集散地,廢舊輪胎綜合利用是當地重點發展產業。記者近日瀏覽社交平臺發現,有大量售賣翻新輪胎的視頻,拍攝地點大都來自汾陽。記者追尋網絡視頻里的信息,前往汾陽市陽城鎮暗訪。
根據《載重汽車翻新輪胎(GB7037-2007)》的規定,胎面局部磨損且傷及緩沖層或帶束層的輪胎不應用于輪胎翻新。
在汾陽市史家堡村的一個輪胎翻新車間,正在翻新的一個工程輪胎的最里層,有一個直徑約10厘米的圓形補丁,氣密層明顯遭到損傷。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在2007年發布的化工行業標準《工程機械翻新輪胎》中明確規定,胎里損傷中不允許有氣密層的損傷。
記者采訪發現,當地有“活絡?!薄半p胞胎”等翻新手法。在一個車間里,10臺直徑2米、高1米的圓形翻新設備散發著熱氣,壓力表指針顯示設備里有1.67兆帕的壓強。舊輪胎包裹著多層橡膠,被放入這種特定的密閉設備里加壓加熱,重新鑄造輪胎花紋。
記者在另一家翻新作坊看到,所謂的“雙胞胎”,一種是將一個小胎塞入大胎當中,另一種是將大胎外面再套一個胎頂,實現所謂的“雙重保障”。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2020年發布的《廢舊輪胎綜合利用行業規范條件(2020年本)》,輪胎翻新應建立穩定的產品質量保障系統,采用釘孔檢測、輪胎充氣壓力檢測等產品質量檢測設備,對翻新輪胎產品實施全流程質量管理。
然而,記者走訪多家小作坊,沒有一家具有這些基本的質檢設備。
據了解,正規廠家在出售翻新胎時,一般都會向買家出具輪胎出廠檢驗報告。
輪胎上會標明生產廠家、合格標識碼,并建立可追溯的生產記錄和銷售記錄檔案,確保翻新輪胎的出廠質量和售后服務。
此外,根據國家標準《載重汽車翻新輪胎(GB7037-2007)》,翻新輪胎必須標示“RETREAD”或“翻新”字樣,還需標志翻新次數,翻新批號。
然而,汾陽當地的翻新輪胎上并沒有這些標志。
汾陽市路邊一家修理廠的工人說,一些貨運車司機圖方便,不怎么考慮安全問題。
據了解,近幾年,全國多地小作坊生產的問題翻新輪胎曾引發多起交通事故,造成人員財產損失。
2021年5月,二廣高速山西北段連續2天發生2起汽車側翻事故,均為套頂胎引發的單方事故,致1人死亡。
針對小作坊生產翻新輪胎的監管問題,記者采訪了當地相關部門。
多位受訪人士呼吁,輪胎翻新事關公共交通安全,應發揮地方主管部門、行業機構等各方作用,加強市場監管。
來源:新華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