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日,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說,又一里程碑來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達成2000萬輛。
很顯然,電動化已成為汽車行業的大勢所趨,此前由造車新勢力引領的新能源領域,也開始進入到了新的分水嶺。
最新的銷量數據顯示,老牌汽車集團旗下傳統合資車企的電動新車交付逐漸顯威。
【資料圖】
上汽集團7月3日官宣,6月銷售新能源汽車8.6萬輛,環比增長13.1%,新能源車銷量穩居中國車企第二位。月月都創出銷量新高后,上汽新能源車今年二季度銷售新能源車超過23萬輛,環比一季度增長高達61.9%。
再看細分構成,上汽自主品牌新能源“跑步前進”,6月上汽乘用車(含海外)銷售新能源車3.2萬輛,同比增長59.3%。智己汽車銷售2007輛,實現大幅增長,智己LS7連續三個月穩居“中大型純電SUV”銷量第一。飛凡汽車單月銷量同比增長七成,飛凡F7持續獲得用戶好評,被譽為“30萬內最舒適的轎車”。
與此同時,上汽旗下的合資企業新能源呈現出“穩步攀升”的態勢。6月份,上汽大眾銷售新能源車9000余輛,創年內新高。上汽通用強勢發力,月銷新能源車9100余輛,同比增長70.1%,全新上市的別克ELECTRA E5和ELECTRA E4都成為同級熱門的純電動車。上汽通用五菱銷售新能源車3.1萬輛,五菱繽果持續熱銷,月銷量逼近2萬輛大關。新車“云朵”未映先紅,引發車市高度關注。
事實上,上汽集團在2023上海國際車展期間,便鄭重發布“新能源汽車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5年新能源銷售目標劍指350萬輛。
除了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的表現,顯然也是350萬輛的重要支撐。
作為頭部車企集團,上汽合資軍團在燃油車時代就一直傲立潮頭,引領國內合資銷量榜和口碑榜。那么,在智能電動車時代,車壇合資梟雄們能否找到“快進鍵”,成為了業界高度關注的話題。
投入百億級,全速奔赴電動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的電動化投入,都是數以百億級的。
早在2020年11月8日,項目總投入達170億元的上汽大眾新能源汽車工廠便在安亭正式落成,首臺ID新車下線。新工廠集智能制造、節能環保為一體,采用超過1400臺工業機器人,并大規模應用領先的制造技術,實現制造全過程的智能化和數字化。
作為大眾汽車集團專為電動車研發生產的純電動車平臺,MEB平臺采用行業創新的平板式電池組布局方式,使車輛擁有更長的軸距和更短的前后懸。基于MEB平臺的電池組具有極強的擴展性,可根據不同車型調整不同的驅動力水平。截至2025年,大眾汽車集團將在全球范圍內生產100萬輛MEB平臺車型,其中三分之二都將產自中國。
上汽通用的電動化決心和步伐,同樣強烈且堅定。到2025年,上汽通用在電動化、智能網聯化等新技術領域的總投入將達700億元。
2021年,上海奧特能超級工廠、泛亞新能源試驗大樓和廣德電池安全試驗室全面啟用。2022年年底,武漢奧特能超級工廠投產。
Ultium奧特能電動平臺,成為上汽通用全面電動化的技術研發領域之基石。在通過高度本地化的業務鏈體系整合,實現奧特能平臺超過95%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購的同時,上汽通用和泛亞汽車技術中心聚焦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軟件定義汽車、電子架構和智能車控五大核心領域,協同參與了奧特能電動車平臺底層架構及相關車型的同步設計開發。
產品規劃上,至2025年,上汽通用汽車將基于奧特能平臺推出三大品牌10款以上國產新能源車型。
要說,合資大廠和新勢力相比,除了高品質和高安全外,最核心的優勢還在于,對先進架構的深刻洞察,以及供應體系的建設和協調能力。
上汽通用實現了奧特能平臺超過95%零部件的本土化采購,在堅持零部件高安全標準的同時完成了采購、驗證、供貨的汽車零部件產業鏈的搭建。
這一點,也是豐富優質零部件供應渠道搭建經驗的主流合資大廠,才能做到厚積薄發。
技術底氣十足,智能安全都不怕卷
不同于求新求快但靠后期OTA升級來彌補出廠問題的造車新勢力們,上汽大眾和上汽通用在電動化道路上,始終秉持合資車企精益制造的高標準和嚴要求,在追求智能化的同時,也把堅持安全、可靠的造車標準,放在首位。
通用奧特能電動平臺兼具智能化、高性能與安全性,它整合了通用汽車超過25年的電動化經驗和前瞻技術優勢,為用戶帶來具備更強性能表現、更安全、更智能的電動車體驗。
從電池生產、物理防護架構等多個方面貫徹了通用的安全標準。電池安全方面采用業內首創的wBMS無線電池管理系統。此外,還在電芯與電芯之間填充了氣凝膠隔熱材料,用于降低電芯間熱量傳遞。多重主動電池保護科技,確保用戶安全。
大眾MEB平臺同樣也是高安全的典范。車身關鍵部位使用抗拉強度超過1,200兆帕的超高強度熱成型鋼。多次碰撞預防系統通過傳感器和制動單元(ESC、ESP)的配合,在初次碰撞后提供主動制動并盡快剎停車輛,降低安全風險。
ID.系列車型搭載的電池采用“巧克力”造型的模塊化布局,并且配備了多項安全保護措施和安全冗余系統,同時還為用戶提供了8年/16萬公里的電池質保。
羅輯車評
總結一下,上汽旗下的合資車企以百億級的雄厚資金投入為底,憑借不斷進化的技術與犀利出擊的豐富產品,全面擁抱電動化、智能化。完整的電動化戰略以及明確的發展方向,都支撐起了它們電動化轉型的戰略底氣。
從用戶需求出發,通過技術創新,上汽上下已經練好新能源汽車的“基本功”,更安全的出行、更遠的續航、更全的功能體驗,樣樣都拿得出手。
車透君相信,在鮮明的戰略方向、強大的技術平臺支撐以及全鏈路體系的合力助推下,上汽新能源在電動化領域必將加速起舞,進而繼續引領行業發展。
最后概括十六個字:組團出擊,雄心勃勃,守正出新,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