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推進電動化轉型,大眾中國在快速增加電動車型陣容以外,決定還要擴充新能源生態。
7月3日,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宣布兩項重要舉措,一是攜手一汽-大眾,擬共同向開邁斯增資約8億元人民幣。二是與開邁斯攜手國網車網公司,共同在京津冀地區開展有序充電(V1G)試點項目。
這表明了大眾中國正在構建更加廣泛且豐富的充電網絡,通過品牌生態打開ID.系列純電汽車在華銷路,從而實現“在中國,為中國”的戰略。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生態圈中的重要棋子
作為國內首個投資布局充電網絡的海外傳統車企,大眾中國早在2019年就聯合一汽、星星充電、江淮汽車在江蘇常州聯合成立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總投資40億元。這一投資被視為大眾在華構建電動出行生態圈的重要一步棋。
官方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6月,開邁斯已建立1250座公共充電站,上線10950個充電終端,覆蓋超過180座城市,服務超過200萬注冊用戶。值得一提的是,5月6日,開邁斯宣布其在全國部署的充電終端數量突破1萬個,僅用4年“破萬”。作為對比,特斯拉建成1萬樁用時8年,開邁斯的發展速度明顯更快。
按照計劃,今年年底,開邁斯的公共充電網絡將覆蓋“三橫六縱八大都市圈”。其中,“三橫”補能線路包含滬昆通道、沿江通道、青銀通道;“六縱”補能線路包含沿海通道、京滬通道、京港(臺)通道、京哈一京港澳通道、京昆通道、包(銀)通道。“八大都市圈”包括京津冀、長三角、廣深、成渝、山東半島、長江中游、中原和東三省。此外,到 2025 年開邁斯還將在全國建設17000個快速充電終端。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貝瑞德表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正在與充電合資企業開邁斯共同投資,建設覆蓋全國的充電網絡,以不斷提升客戶體驗,同時為廣大中國客戶帶來舒適、便捷的電動出行。”
構建充電網推進轉型
將視線轉回到此次大眾中國攜手一汽-大眾增資,此次增資可以看作大眾集團在ID.系列入華兩載,累計銷量突破20萬輛后,準備繼續擴大銷量規模的又一布局。
新能源智能汽車時代,車企需要建立涵蓋研發體系、生產管理、質量管理、營銷體系等多個維度的生態體系,補能體系無疑是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一汽-大眾補能生態已經與開邁斯深度綁定,一汽-大眾超級APP內可實現預約充電,一汽-大眾首任ID.車主還可額外享受一年開邁斯免費充電。
貝瑞德表示:“大眾汽車集團(中國)正在推進全面的電動化戰略。我們不僅為客戶提供先進的電動汽車產品,同時要最大程度地確保電動出行的便捷。”
中國是大眾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大眾集團“十點規劃”以及大眾汽車集團在資本市場日活動中,都提及中國市場。顯然,中國市場已經成為大眾集團的戰略重心。
2022年大眾ID.系列全年交付14.3萬輛,相較2021年增長超過一倍。大眾純電動車型交付15.5萬輛,同比增長68.2%;大眾新能源汽車交付26.5萬輛,同比增長37.1%。大眾在華電動化轉型已經取得一定成果,不過未來目標遠不止如此。
根據大眾汽車集團NEW AUTO戰略,至2024年,大眾集團將攜手在華合資伙伴,在電動出行領域共同投資約150億歐元。至2030年,大眾中國旗下各品牌車型中新能源汽車占比預計超過40%。
進一步完善充電網絡布局,無疑有助于加快其電動化轉型發展,從而推動完成戰略目標。
多元化解決方案
大眾中國對于充電網絡的布局并不僅局限于建設充電站,還要構建完整的充電生態。
開邁斯成立之初,就提供針對私人的智能充電墻盒,還有定制化充電產品、一站式解決方案以及無線充電、智能機器人充電等技術。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零部件、物流與質保部負責人,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康諾一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執行副總裁,零部件、物流與質保部負責人,開邁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康諾一表示:“我們正在與本土合作伙伴積極探索新能源服務相關的合作,并試點創新的充電解決方案。通過這些舉措,我們致力于為客戶提供優質、多元化、經濟的充電解決方案。”
此次發布的V1G試點項目中,對于個人“私有樁”用戶,智能遠程控制技術能夠根據電網負荷調節的要求控制充電墻盒功率,促進電網“削峰填谷”。根據電網負荷,可將原本白天或傍晚充電的時間,智能修改到凌晨。避免電網“綠電”浪費的同時,也能享受更低的充電成本。
電動化轉型的過程中,大眾中國選擇了布局充電網絡,構建新能源生態,從而減少用戶的后顧之憂。
康諾一表示,四年來,客戶的體驗得到了持續提升,這證明了大眾集團“在中國,為中國”戰略所取得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