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隨著一輛騰勢N7駛入發布會舞臺,比亞迪第500萬輛新能源車正式下線。現場,在比亞迪的員工們傾情演繹的“海闊天空”的歌聲中,比亞迪的發展歷程,按照時間的線索一一展現。為眾人所熟知的“時間的朋友”跨年演講主講人羅振宇,成為這臺第500萬輛新能源汽車的車主。
羅振宇以車主的身份到場,很明顯地讓人想到一年一度的“時間的朋友”演講。事實上,比亞迪能夠全球首家實現第500萬輛新能源車的正式下線,達到如今的“海闊天空”,正是堅持長期主義,做“時間的朋友”的必然結果。
在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看來,比亞迪用20年的時間做一道證明題,就是要“證明比亞迪可以! 新能源可以!中國汽車可以!”也正因此,雖然500萬輛新能源汽車下線,是屬于比亞迪的高光時刻,但比亞迪并未獨享這一榮耀,而是在發布會的外場,將主流的中國品牌新能源車型,列成規模宏大的車陣,一起見證歷史。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是的,這是一段值得銘記的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歷史。20年前,比亞迪義無反顧地只身進場,在外界的嘲笑和質疑聲中,開始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20年的時間,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能算是滄海一粟,但對于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而言,卻是毫無爭議的發端。
而在這20年的歷程中,個中的艱辛與磨難,恐怕旁人很難感同身受。畢竟,比亞迪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探索者和領行者,能夠最終實至名歸地成為新能源汽車的領導者,是沖破了困難重重的至暗時期的結果,為此,比亞迪付出了太多。
有關這方面,且不說帶著新能源的夢想進入汽車行業的比亞迪,20年前進入汽車行業的第一天股價就跌了20%,資本市場給它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也不說 2004 年北京國際車展上,首次展出了三款新能源概念車,人們看不懂,也看不上,更看不起,幾乎遭到了所有人的質疑,只說意識到品牌發展的核心在于技術創新的比亞迪,為了蓄養“技術魚池”,不惜成本地重金投入,以致于在最艱難的2019年,“活下去”成為比亞迪最大的目標。
據王傳福介紹,早在2002年,比亞迪就在動力電池技術上大量投入;2003年,開始了混動技術的研發。在技術研發上,比亞迪累計投入了上千億資金。而在最近的12年,比亞迪有11年的研發投入,超過了當年的凈利潤,甚至很多時候是凈利潤的3到4倍。2017年到2019年,比亞迪連續三年利潤大幅下降。尤其是在 2019 年,凈利潤只有16億。但在研發上,比亞迪還是咬牙投入了84個億。
從這組數據中,可以看出將技術研發視作科技自立自強新長征的比亞迪,就算是幾度舉步維艱,也從未猶豫地把技術自研作為堅定且是唯一選擇。
好在付出總有回報。在新能源汽車這個“無人區”,堅守初心20年的比亞迪,不僅成為了全球唯一一家同時掌握“三電一芯”(即電池、電機、電控和IGBT芯片)核心技術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而且“技術魚池”規模日趨增大,刀片電池、DM混動、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DMO等一系列顛覆性技術的研發成功,不僅為比亞迪的發展深度賦能,也推動著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持續變革。
有了技術儲備的支撐,比亞迪已經構建了強大的品牌矩陣,旗下王朝、海洋、騰勢、仰望、方程豹等品牌,覆蓋了從家用到豪華、從大眾到個性化的全領域,滿足用戶多方位、全場景用車需求,得到了消費市場的廣泛認可與肯定,市場表現一路攀升。繼今年6月創下月銷25.3萬輛的銷量最高紀錄之后,7月份,比亞迪以261105輛的單月銷量成績再創新高,新能源汽車中國銷冠、全球銷冠的地位愈加穩固。
苦盡甘來,比亞迪已經收到了時間的朋友的回饋。在發布會現場看到王傳福幾度哽咽時,我想起了一首歌所唱的 “等我熬過了這所有的苦,想找個地方開始放聲大哭。這一段艱難而漫長的旅途,卻成為這輩子最難走的路。”的確,用20年的時間,走過一段最難走的路,并且擁有了領導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的實力,比亞迪人的內心中一定是百感交集的,也是很有理由為自己驕傲的。
然而,比亞迪卻用一個氣場強大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車陣,展現出“在一起,才是中國汽車”的胸懷與氣度,這是一種企業涵養,更是堅持長期主義的精神動力,也是企業走向“海闊天空”必須具備的特征。王傳福說,“中國汽車必將誕生一批世界級品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令人尊敬的世界級品牌。”對此,我深信不疑,而且能夠確定的是,比亞迪一定會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