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最近總在試駕新勢力產品和傳統車企新能源車的緣故,已經被高配“慣壞”了,仿佛覺得超級大屏、8155芯片、L2級輔助駕駛、全車無死角的攝像頭、全域FOTA這些配置好像都應該配齊了才說的過去。其實仔細想想,10萬級價位的產品,尤其是滿大街在跑著的燃油車,科技水平和智能水準可能依然停留在5年前、甚至更久之前的樣子。
(資料圖片)
沒錯,在大家都大談新能源和智能化的時代,在新能源滲透率屢創新高的當下,絕大多數廠商的共識都是在新能源上下功夫才有未來,不管是混動還是純電,總之,傳統能源已經無需再努力了,那些價格不高、利潤微薄的燃油車就讓它被留在時光隧道里,不更新、不換代,不求進步,不思進取好了。
但是別忘了,新能源車與燃油車的銷量占比依然是三七開,燃油車的消費需求依然會長期存在。怎奈,在需求最旺盛的供給側卻是這樣的現象——當我想要買一臺10萬元的燃油車的時候,我沒得選,我必須接受它的不科技、不智能、老齡化、魯且愚。
于是,這里面就產生了供需差。
于是,有一些聰明的中國品牌看到了機會。
比如吉利汽車。在10萬級SUV市場,吉利愿意去做燃油車里的新勢力,愿意把更高級別產品上、新能源產品上被大眾津津樂道的“智能”不斷下放,讓燃油車入門客戶也可以感受到智能化帶來的利好。
3月23日,吉利推出了全新產品博越COOL,而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完成了首輪試駕。在分享試駕體驗之前我想先聊一下博越家族情況以及博越COOL的產品定位。
我清晰的記得,第一次試駕博越是在2016年的4月,地點選在了安吉,我剛剛從新西蘭旅行半月歸來,那次試駕給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大師彼得?霍布里主導的設計加上“你好博越”的智能語音系統,讓我對吉利的產品,甚至整個中國品牌的SUV產生了全新的認知。如果說大美中國車博瑞推開了吉利產品3.0時代的大門,那么“你好博越”則是讓吉利全面進入智能化時代。
當然,博越的市場表現也沒讓吉利失望,從2016年3月上市至今,博越家族先后推出了博越、博越PRO、博越百萬版、博越亞運版、博越X和博越L等數款車型,7年來博越家族已經積累了超過150萬用戶基盤,是吉利迄今為止賣的最好的一款SUV,用吉利內部的話說——博越是一款“做透了”的車。
至于此次試駕的博越COOL,可以確定的信息是,未來它將與博越L一起組成全新的博越家族,博越COOL主攻10-12萬元、定位“科技普惠”,博越L則面向12-17萬、定位“高端智能”,雙車布局,共同沖擊10-17萬元中國品牌A級SUV冠軍座位。
接下來分享一下我的試駕體驗,重點說兩個維度。
首先,是駕駛維度。
這次博越COOL全系換裝了1.5T+7DCT的動力組合,也就是跟博越L的入門款相同的動力總成,官方數據是最大功率133kW,峰值扭矩290N·m,百公里加速時間7.9s,WLTC綜合油耗6.29L/100km。
非常巧的是,在去年11月那次博越L的試駕活動中,我試到的正是這套動力,這次再開博越COOL,兩者的駕駛感受很接近——這套吉利旗下廣泛應用的相當成熟的動力總成已經被調的很默契,輸出線性、銜接流暢,雖然排量不大,但是帶動這臺緊湊型SUV足夠用。
另外就是博越COOL的調校團隊特別在消費者直觀感知的機械素質上下了功夫,幾個數據可以支撐——3.49deg加速俯仰梯度、1.77deg減速俯仰梯度、1.19g轉向靈敏度、4.09°車身側傾梯度,簡單來說前兩個指標決定了車輛在加減速時的穩定性,轉向靈敏度代表了車輛對轉向動作的響應快慢,車身側傾梯度則代表了車輛在過彎時對車身的控制水平,給我個人的感覺是底盤扎實、轉向靈敏、機械素質比價格來的高級。
第二,是智能維度。
先說智能車機系統。
博越COOL應用的是與博越L上同款的吉利銀河OS Air車機系統,外在是13.2英寸豎置2K數字大屏,內在是全系標配的高通驍龍8155芯片。吉利銀河OS Air系統在智能語音和交互體驗上都是目前吉利產品的天花板,雙音區控制、連續對話、離線語音和可見即可說功能親測實用且好用。與此同時,車機系統可支持手機上90%的APP應用,并可持續OTA,不斷增加軟件數量,豐富車機生態。
再說智能駕駛水平。
目前我們得到的消息是,博越COOL將會推出高中低三個配置版本,L2級輔助駕駛系統將會從中配車型開始搭載,包括ICC智能領航系統、ACC自適應巡航控制系統、AEB城市預碰撞系統、AEB-P行人識別保護、TJA交通擁堵輔助系統、SLIF速度限制提醒、TSI交通標志識別提醒、IHBC自適應遠近光燈、LDW車道偏離預警系統、LDP車道偏離輔助、ELKA緊急車道保持輔助、FCW前碰撞預警、高清全景影像共13項駕駛輔助功能將通過5個高清攝像頭+4個雷達來實現。相比于友商們頂配方給上L2的做法,博越COOL顯然更有誠意。
在這里多說一嘴架構的話題,可能大家會覺得,一個燃油車去談電子電氣架構多少有些“大而空”,但是正是因為博越COOL采用了GEEA 2.0可進化電子電氣架構才讓它有底氣說自己是燃油車里的新勢力。信號傳輸速度提升200倍,可升級控制器比例高達90%,動力總成域、動態駕駛域、車身電子域、信息娛樂域四大控制域全域FOTA,讓博越COOL擁有無限擴展能力,可以像新能源車一樣不斷升級、常用常新——沒錯,在智能化這件事上,博越COOL一如7年前一樣要做引領者。
以上就是我對博越COOL的“初體驗”,最后說一點我覺得有待提升的地方。可能是受制于成本控制吧,相比于定位和定價都更高的博越L,博越COOL的車門版處的塑料感有點硬,這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降低一些它的好感度,畢竟相比于一眼看不透的電子電氣架構,材質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更加直接,期待博越COOL能在這方面再“卷”一點,相信它的吸引力會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