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有了研學館,村民的就業渠道和技能增加了。村民每打磨一套漆器產品,還能獲得10元的計件工資?!比涨埃y川市西夏區鎮北堡鎮昊苑村黨支部書記曹東旭告訴記者,“導師幫帶”項目實施后,村上增加固定就業崗位10個,村集體增收租金3萬元。
曹東旭介紹,昊苑村村部搬遷后,原來的地方閑置了。村上積極盤活閑置建筑資源,打造寧夏夾纻漆器研學館,引進夾纻漆器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王凱,將夾纻漆器非物質文化與葡萄酒產業相結合,設計研發紅酒外包裝及器皿等產品,以文塑旅,打造鄉村文化旅游新節點。
“通過‘互聯網+非遺產品’的發展模式,帶動更多村民參與非遺手工藝品的加工制作,讓農村婦女有增收的一技之長。”鎮北堡村黨總支書記李飛說,鎮北堡村深入挖掘剪紙、刺繡、皮影等特色非遺項目,引進3名非遺傳承人,目前招收學員16人,通過剪紙大賽、刺繡制作等活動,學習借鑒優秀文化成果,將剪紙、刺繡、皮影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衍生開發為旅游商品,推動鄉村傳統文化發展的同時,帶動更多村民增收致富。
十里鋪村聘請寧夏大學農學院葉林教授為導師,引進寧夏大學設施農業團隊最新研發的魚菜共生高效種養系統及關鍵生產技術,實現農業排放最小化和養魚種菜一舉兩得;西夏區科技特派員馬秀明成立興涇鎮三鑫綠源肉牛養殖合作社,幫扶帶動興涇鎮農民養殖戶和殘疾人養殖農戶通過肉牛養殖增收致富,帶動群眾致富增收66萬元;富寧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周曉杰在富寧村現代農業產業園承包1棟溫棚養殖蝸牛,三茬蝸牛純利潤達30萬左右,帶動15名村民家門口就近就業……近年來,西夏區以“導師幫帶”鄉村振興人才凝聚計劃為載體,采取“大手拉小手、老手帶新手”形式,通過幫帶指導、問題解答、傳授技能等,做好服務培育人才工作,為鄉村振興培土育苗。
“我們將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努力培養和造就一支符合新時代要求、具有引領和帶動鄉村振興的人才隊伍,實現以人才振興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西夏區委人才辦相關負責人表示。(見習記者 何娟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