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家人頭上點,叫做戒疤。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2、燒戒疤,又稱燃頂。
3、受戒時在頭頂上燃上九個或十二個香疤,因為是在受戒時燃的,故稱戒疤,是漢僧受戒的一種標記。
4、燃頂燒香疤的作法,有大乘經論作為依據。
5、如《梵網經》四十八輕戒之第十六條說:“若燒身、燒臂、燒指;若不燒身、臂、指供養諸佛,非出家菩薩。
6、”《大佛頂首楞嚴經》卷六說:“其有比丘發心決定修三摩地,能于如來形像之前,身燃一燈,燒一指,及于身上爇一香炷,我說是人無始宿債一時酬畢。
7、”又《法華經?藥王菩薩本事品》中說:“有一切眾生喜見菩薩燒身、燒臂供養諸佛。
8、”從這幾段經文的內容,說明了原來燒身有二重意義:一、是用以表伸至高無上的供養;二、為了消除業障。
9、至于燃燒的位置,則不局限于頭頂,身、臂、指都是可以的。
10、有的和尚頭頂上有一些經香火燒灼而留下的疤痕,這是漢地佛教出家人的一種明顯的外在標志,于是很多人都誤認為凡和尚都要燒戒疤的。
11、在一些搬演唐宋時代故事的電影或電視片里,出現在銀幕或屏幕上的和尚們都煞有介事地“燒”上了戒疤,凡稍有佛教歷史知識的人看了,都感到十分可笑。
12、其實,佛教是不興燒戒疤的,佛教的戒律中,并沒有在受教人頭頂上燒戒疤的規定。
13、因此,除了漢地的和尚以外,世界各國和中國少數民族的和尚是看不到戒疤的;即使是中國漢族出家人,凡是在宋朝以前受戒的,頭頂上也不會出現戒疤。
14、元代初年,有一位志德和尚(1235—1322年)曾受到元朝皇帝世祖忽必烈的尊重。
15、他在天禧寺主持傳戒時,規定受戒的人部必須用香火灼燒頭頂和手指,以顯示虔誠信佛的決心。
16、這就是中國漢地僧人受戒時燒戒疤的開始。
17、1983年12月,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擴大會議作出了《關于漢族佛教寺廟剃度傳戒問題的決議》。
18、該決議中說:受戒時在受戒人頭頂燒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儀制,因有損身體健康,今后一律廢止”。
19、從此以后,新受戒的漢族僧人,頭頂上再也不會有戒疤了。
20、點的時候不是用一般你們見到的香,而是用藥末捏成2厘米左右的圓錐體,在頭上點燃,快到肉的時候用木片壓滅.后來的幾天里,就要不停的走動讓血氣運行,還要喝豆漿,就是讓點的地方灌膿.好了以后就成了不長頭發的一個圓點疤痕.。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