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編者按:為進一步做好退市中的投資者教育保護工作,南方財經投教基地聯合國內主流財經媒體,共同推出《退市規則指南》系列短音頻欄目,以退市制度的解讀和理性投資教育為重點,加強對投資者的理性引導及風險提示。本期指南由新快報涂波引讀。
十五、為什么以組合類財務指標替代單一財務指標
隨著注冊制理念不斷深入,盈利已經不是衡量公司價值的唯一標準,原來單一的凈利潤指標不能全面反映上市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
退市規則改革后,新增扣非凈利潤加營業收入的組合類財務指標,通過多維刻畫,將持續虧損且收入規模不足1億的公司識別出來,表征上市公司持續經營能力更加精準。
同時,明確凈利潤取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孰低值,也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多年來公司通過外部輸血、出售資產等盈余管理手段規避退市的問題。
退市規則改革后,那些長期沒有主業、持續依靠政府補貼或出售資產保殼的公司將面臨股票退市風險;而主業正常但尚未開始盈利的科技企業,或因行業周期原因暫時虧損的企業將不會再面臨股票退市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