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網訊(記者/鄭旭艷 通訊員/粵交綜)今天(8月22日)是一年一度的七夕,相傳牛郎織女鵲橋相會的日子。天上的牛郎和織女雖被銀河相隔,但有了喜鵲合聚而成的鵲橋,他們得以相會;地上的城市雖因江河大海等分離,但有了千萬交通人的架橋修路,我們得以緊密相連。
廣東,是中國橋梁建設的排頭兵,擁有不少享譽全國的“廣東橋”。借著七夕良辰,讓我們一起來邂逅這些標志性橋梁吧!
(相關資料圖)
港珠澳大橋是世界最長跨海大橋
全長55公里
實現了珠海、澳門與香港的陸路連接
珠海至香港國際機場的車程
由約4小時縮短至約45分鐘
極大地提升了香港
與珠三角西部地區之間的通行效率
虎門大橋是全國第一座大型懸索橋
全長約15.8公里
1997年香港回歸前夕建成通車
自此,粵西到深圳無需經廣州繞道
珠江兩岸路程縮短了120多公里
南沙大橋是世界第一跨度鋼箱梁懸索橋
主跨1688米,全長約12.9公里
橫跨珠江東西兩岸,串聯廣深佛莞
使廣州南部到東莞的路程縮短了10公里
節省通行時間約30分鐘
緩解了此前珠江口過江通道不足的壓力
珠江黃埔大橋被譽為“華南第一橋”
位于珠江南北干流、獅子洋以西水域之上
全長約18.7公里
使廣州黃埔與番禺此前至少需要
一個小時以上的車程縮至10分鐘
有效緩解了廣州東部地區交通緊張的局面
深中通道是世界級超大
“橋、島、隧、水下互通”集群工程
全長24公里,計劃于2024年建成通車
通車后從深圳到中山只需30分鐘
極大地便利了珠江口東西岸的交流
大大減輕虎門大橋長期擁堵的交通壓力
黃茅海跨海通道全長約31公里
預計2024年建成
建成后從珠海到江門及粵西地區
時間將縮短約30分鐘
并將與港珠澳大橋、深中通道等
共同組成大灣區跨海跨江通道群
獅子洋通道是珠江口第一條雙層過江通道
位于南沙大橋和虎門大橋之間
全長約35公里,計劃于2026年建成通車
建成后將促進大灣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為助力珠江兩岸城市群
實現一體化融合發展提供交通保障
古有牛郎織女七夕鵲橋相會,今有廣東橋梁連接兩岸人間煙火。廣東橋梁的高速發展,守望交通變遷,承載時代脈動。過去、現在、未來,廣東橋梁都期許帶領人民走向更加互聯互通的美好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