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天津北方網訊:《天津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實施2周年以來,市城市管理委持續強化“投放、收集、運輸、處置”全鏈條管控,我市生活垃圾呈現“三增一減”態勢,垃圾分類水平和質量全面提升。
“我們著重‘混裝混運’治理,規范分類收集管理,嚴格全市215座壓縮式垃圾轉運站、42個有害垃圾暫存點和374個可回收物交投點管理,通過‘車桶對接’等方式,實現與分類收集環節有效銜接。”市城市管理委廢管處處長尹魯浩表示,嚴把“上車關”和“中轉關”,加大巡查執法力度,重拳治理混裝混運問題,提升了車輛運力保障。目前,全市運輸車輛4047輛,比去年增加1061輛,增幅36%,現有運力達1.8萬噸/日,是垃圾日產量的1.5倍,有效解決了分類車輛不足的問題,收運能力整體提高。
同時,強化分類投放設施全覆蓋,重點關注群眾身邊的堵點、痛點,將推行“撤桶并點建箱房+定時定點看投放”作為推動前端便民投放和美化環境的有力抓手。截至目前,全市共投放74萬個四分類容器,生活垃圾投放收集點位改造提升11610處,其中,建設分類箱房4100余處,實現定時定點投放和專人值守達3600余處,有效改善了生活環境,提升了居民分類投放的感受。全市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居民覆蓋率達到100%,公共機構垃圾分類實現全覆蓋,社會動員和學校教育成果顯著。
據悉,我市生活垃圾呈現“三增一減”態勢:廚余垃圾分出量同比增幅62.3%,有害垃圾日收集量增長3倍,回收利用率增長至38.4%,其他垃圾減量明顯,人均日產垃圾在0.8公斤以下(目前我國城市人均日產垃圾1.0至1.2公斤)。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82%,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26.2個百分點,進一步推動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實現。
“兩年以來,注重垃圾無害化處置,強化處理工藝轉型升級,目前,我市現有生活垃圾處理設施14座,處理總能力達17450噸/日。全市關閉了所有生活垃圾填埋場,在全國范圍率先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日產生活垃圾全部焚燒發電處理,100%無害化處理。”尹魯浩表示。(津云新聞編輯孫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