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見行動 看效果
全面學習 深入領悟 認真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網上學校
把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實在津沽大地上
(資料圖片)
天津北方網訊:萬物復蘇的春天,總是帶給人無限希望。站在紅橋區湘潭道卓朗大廈的高處,天津卓朗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卓朗科技)總經理張坤宇望著近在咫尺的原天津外貿地毯廠老廠區,眼中閃動著如許期待,“這里是我們創業夢開始的地方,也是我們向下扎根、不負未來的逐夢熱土”。
不日內,這座承載天津工業記憶的舊址,將再度迎來“老樹發新芽”——被寫入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卓朗科技園二期在此啟建,打造京津冀工業軟件產業基地,成為助力天津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張坤宇滿懷信心地告訴記者:“它可不是簡單地把老廠區翻新,而是一個功能定位精準且有內容的產業基地。眼下已有20多家京津冀三地企業準備入駐。希望我們的創業經驗能幫助更多初創或小微企業,讓天津走出更多像卓朗科技般的企業。”
卓朗科技的核心競爭力,就是通過不斷研發創新,用工業軟件、工業互聯網、數字孿生等智能科技手段,幫企業或政府部門解決智能制造、數字城市等問題,實現轉型升級、降本增效。不過目前做解決方案的企業不少,卓朗科技因何從一間“軟件作坊”成長為主板上市公司,并投建產業園區?
“原因之一是企業發展方向選對了。”張坤宇語氣堅定。彼時,在位于紅橋區的河北工業大學就讀材料科學與工程專業的他,因實習機會接觸到京津冀許多工業企業,發現無論規模大小,都急需數字化手段解決生產問題。“當時國外有類似的工業軟件,因價格太貴令企業不敢嘗試。”看到制約我國工業發展瓶頸的同時,張坤宇也敏銳捕捉到這是未來市場所在。2008年一畢業,他就邀來在北京大學讀計算機系的好友陳巖光,一人“搭架子”一人“填里子”,用時四個月為邢臺機械軋輥廠量身定制爐料配比、工藝仿真模擬兩款效果明顯且價格實惠的軟件,從此一鳴驚人,訂單接踵而至。在工業互聯網概念尚未出現的2009年,瞄準這一領域的卓朗科技誕生了。
和訂單一起“飛來”的,還有國家和天津諸多助企發展的利好政策。“黨的十八大以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激發了市場活力,從國家到地方積極簡政放權,優化營商環境,支持民企更好參與市場合作和競爭,給了我們求之不得的機會。”好風憑借力,卓朗得以茁壯成長,年輕敢拼的張坤宇帶著同樣敢闖敢干的卓朗團隊憑著不俗實力,讓“卓朗昆侖云”“卓朗天工”等核心產品橫空出世并在市場打響。“從我們的客戶就能看出中國工業發展勢頭。前些年購買工業軟件、工業云的多是大企業,如今小微企業越來越多,‘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漸成制造業企業的共識。”他欣喜地說。
2019年,卓朗科技又迎來新機遇——信息技術應用創新(下稱“信創”)方興未艾。天津恰是全國信創產業鏈布局最完整的城市之一,信創也是本市重點產業鏈之一,讓張坤宇認定走信創之路。“不只是客戶有需求,我們自己在研發中也被‘卡脖子’。卓朗一方面在開發新軟件時兼容信創環境,同時用兩年時間把原有軟件逐一做適配。”對于常見的國外工控軟件在國產操作系統下運行不暢的問題,他也有辦法:“我們開發云桌面,解決了從能用到好用,還能像孫悟空用金箍棒畫了個圈保護唐僧一樣,給數據套上‘金鐘罩’,保證其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流暢運行。”
“怎樣讓卓朗發展得更快更好”,是張坤宇一直思考的。2021年初,他做了個大膽的決定:深度參與本市國有企業混改,讓卓朗科技成為天津工業軟件第一家本土上市企業。他坦言,之所以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勢在必得的信心,是因為多年來紅橋區及相關政府部門一心一意的幫助,“區里多次深入各金融機構推介卓朗,市國資委也專門成立工作組,協調各項事宜,推動卓朗成為國有企業重整上市的成功案例,為我們插上再次騰飛的翅膀。”
始于青苗,長于沃土,夯基壘臺,積厚成勢。眼下,地處“京津冀同城商務區”核心位置、占地6萬平方米的卓朗科技園二期蓄勢待發。“我們將聚焦高端裝備、軌道交通、新材料、生物醫藥等十大行業,打造工業軟件研發平臺,為研發者提供設施設備模擬環境。同時建設人工智能算力中心,用于人工智能模型的托管,提供算力服務等,方便越來越多的創業企業投入工業軟件開發。”最讓張坤宇興奮的是,二期項目將保留原有約一萬平方米的工業遺產建筑,其中就包括卓朗初創時所租用的B7號廠房,“未來那里將被恢復成創業時的格局,并打造成卓朗解決方案體驗中心展廳,激勵我們不改初心,筑夢前行。”(津云新聞編輯付勇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