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張毅在京津冀航空航天與新材料產業融合創新發展論壇上發言。
天津北方網訊:6月7日12時10分,力箭一號遙二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作為我國目前最大的固體運載火箭,力箭一號此次成功執行第二次飛行任務,采取“一箭26星”的方式,將搭載的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這不僅標志著力箭一號運載火箭技術更為成熟可靠,也加速了我國商業運載火箭航班化發射的步伐。
力箭一號成功升空并將試驗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的消息,令很多商業航天人倍感振奮,這其中就包括張毅。身為天津愛思達航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思達航天)董事長,張毅頗為自豪地告訴記者,力箭一號使用的大型輕質高強全復合材料整流罩等火箭重要部件,正是出自愛思達航天的研發成果。
2018年自北京落戶天津,團隊從10余人壯大至400余人,生產空間從5000平方米擴大到30000平方米,研發項目和申報專利數量逐年遞增、批產項目逐漸放量……短短5年,愛思達航天專注航空航天新材料科技創新與航空航天產業協同發展,以科技創新推動關鍵核心技術突破,實現了跨越式發展,經濟收入也快速增長,成長為天津市戰略性新興產業領軍企業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2022年7月,力箭一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愛思達航天研發的先進復合材料火箭整流罩以及電纜導管保護總裝直屬件、高溫燃氣防熱裙、儀器安裝板等產品隨之“一飛沖天”。這也讓愛思達航天在商業航天領域成功“出圈”,先進復合材料火箭整流罩等產品迅速贏得了商業航天領域市場絕對占有率。
“火箭自身減重后可以搭載更多衛星,從而提升火箭發射的科研和經濟價值。因此,在設計火箭整流罩時,我們采用了輕量化碳纖維復合材料替代原先的金屬材料,至少減重30%,制造周期、性能也大幅提升。”在位于東麗華明高新區的愛思達航天天津總部基地,張毅帶記者走進了公司研發實驗室,講起了當初技術攻堅的種種細節。
“選材料不難,難的是新材料的配比。幾乎沒有可參考的成果,完全依靠自主研發。綜合考慮耐熱性、堅固性、穩定性等,在眾多配比中選出最佳的,再進行反復試驗。這離不開強有力的科研團隊,人才永遠是我們這樣科技型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張毅堅定地說。
在企業核心團隊中,有來自航天航空、新材料、新能源、航空航天科技研發、運營管理、市場營銷、質量管理、工程制造等各個領域的優秀人才,團隊平均年齡30歲。不僅如此,天津市航空航天人才創新創業聯盟的成立,也為企業提供了廣泛的人才交流機會,搭建了校企間“跨界”合作的平臺。同時,人才聯盟推動了天津航空航天產業協同發展,大力牽引愛思達航天與眾多高校、科研院所、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協同融合,助力企業解決技術研發、科技成果轉化等難題。
“攻堅過程很困苦,但痛并快樂著。一次次實驗、一次次改進,每天高強度、高難度的工作壓力,都被攻堅后巨大的成就感所洗刷。這就是航天工作的魅力吧!”總工藝師丁常方的一番話引起張毅深深共鳴。
采訪中,張毅多次提到是一群逐夢人推動著整個行業的進步。剛剛從海南回來,看到正在如火如荼建設的商業航天發射場,張毅感受到商業航天產業集群正在迅速崛起。“近年來,在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下,商業航天及相關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國家給予了民營商業航天更多的信任和支持,我們要肩負起這份職責,以科技自立自強推動行業前行,為航天強國建設貢獻民營企業的力量。”張毅說。(津云新聞編輯劉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