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控”的特斯拉
【資料圖】
入華10年,特斯拉屢次因為事故登上熱搜。
互聯網上,有關其剎車失靈、自燃、降價“割韭菜”以及各種用戶服務、售后、維權等方面的爭議不斷,每次都會引發不少的討論和關注。
2021年4月,女車主“車頂維權”事件鬧得沸沸揚揚。今年,林志穎駕駛特斯拉出車禍的消息更是引發大量關注,作為職業賽車手的林志穎,在過彎的時候直接撞上護欄。這件事目前也沒最終說法,特斯拉未對事故原因進行直接回應。
近期,一期2死3傷的嚴重事故,再次把特斯拉推到了風口浪尖。
致命車禍
近日,廣東潮州一輛特斯拉汽車路邊停車失敗,之后狂奔兩公里發生兩起車禍,導致2人死亡3人受傷。
事件發生后,迅速引發了網友的激烈討論,車主方與特斯拉方面也相繼對此事發聲,雙方各執一詞。
據大河財立方對這一事件當事人的采訪顯示,特斯拉車主詹先生是一位20多年的貨車司機,當天“車一下子開到了100公里,發現車控制不住了,想要找個障礙物把車撞掉,期間右腳一直在剎車上踩放、踩放都沒有用,按P檔也沒有用,全程都沒有碰過加速踏板。”
但隨后特斯拉出示的數據顯示,車輛電門長期被深度踩下,并一度保持100%;全程沒有踩下剎車的動作;行駛期間駕駛員4次短暫按下P檔按鈕,又快速松開,同時制動燈也快速點亮并熄滅。
車主認為是車輛故障導致無法剎車,而特斯拉則認為是車主沒有正確制動,
11月16日上午,據上海證券報,事故已經于當天早些時候在廣東省潮州市饒平縣進行現場鑒定,但是,涉事特斯拉車主家屬對記者表示他們因不滿特斯拉沒有提供關鍵的“汽車黑匣子”EDR數據而沒有參加。
11月16日晚間,據貝殼財經,特斯拉方面表示,參與此次鑒定工作的是國家認可的專業權威鑒定機構,由警方選定。在警方的監督下,鑒定工作正在進行。
特斯拉方面表示,最終事故鑒定結果需等待警方通告,一切以警方公布的信息為準。特斯拉遵從警方和鑒定機構的安排,全力配合各項調查工作。
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
官司不斷
據時代周報,特斯拉在國內主營企業有46家,成立時間最早為2012年,相關法律訴訟超過390條,其中買賣合同類糾紛最多,超過250起,產品責任類糾紛超過30起,特斯拉相關公司坐上被告席的次數超過250次。
在買賣合同類糾紛中,絕大部分情況特斯拉為被告,且原告訴訟請求被駁回。而在產品責任類糾紛中,有相當一部分車主最終選擇了撤訴。
不僅在國內,特斯拉在國外同樣事故頻發。據媒體援引NHTSA的數據顯示,從2021年7月20日到2022年5月21日,涉及特斯拉Autopilot的事故有273起。而在此期間報告的392起車禍中,特斯拉占大部分。
據海外網,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表示,特斯拉日前向該機構披露了兩起致命車禍,并稱均與特斯拉Model 3汽車的自動駕駛輔助系統有關。
報道稱,最新兩起事故發生于9月15日至10月15日期間。自從美政府要求汽車制造商于2021年6月起開始提交此類事故的數據以來,特斯拉報告的事故總數達16起。
長期以來,美國的車輛安全倡導者呼吁監管機構和立法者為自動駕駛技術制定更嚴格的規則,特斯拉全自動駕駛技術(Autopilot)也成為焦點。在發生數次交通事故后,美國監管機構升級了對特斯拉自動駕駛系統是否存在缺陷的調查。
銷量強勁
盡管一直以來市場爭議不斷,但特斯拉的銷量卻并未受到過多影響,
據特斯拉中國公布的10月交付數據顯示,今年10月特斯拉中國銷量71704輛,連續3月銷量突破7萬輛。其中,海外出口量為54504輛,國內市場銷量為17200輛。
另據特斯拉202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特斯拉全球生產了超過36.5萬輛汽車,交付了超過34.3萬輛汽車,實現有史以來最高的季度產銷紀錄。
四座超級工廠中,上海工廠創紀錄的生產速度尤為引人矚目。據財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上海超級工廠的累計交付量超過48萬輛,已接近2021年全年交付數字。8月,上海超級工廠還達成第100萬輛整車下線的里程碑。特斯拉相關負責人指出:“上海超級工廠仍然是特斯拉的主要出口中心,向北美以外的大多數市場供應汽車。”
另外,截至2022年上半年,特斯拉已在全球布局36000多個超級充電樁,構建起目前世界最大的超級充電網絡。僅在中國大陸地區,特斯拉就已建成開放1300多座超級充電站、9300多個超級充電樁、700多座目的地充電站和1800多個目的地充電樁。
最近,為了“賣車”,特斯拉也是動作不斷。
10月24日,特斯拉官宣降價。Model3后驅版本由27.99萬元降至26.59萬元,高性能版由36.79萬元降至34.99萬元。Model Y后驅版從31.69萬元降至28.89萬元,長續航版降至35.79萬元,高性能版降至39.79萬元。
這次降價,也開啟了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降價風潮。在特斯拉降價后,部分車企陸續采取降價搶市場的策略,以求在年底的銷售旺季保住更多的市場份額。
不僅如此,近日,特斯拉已調整旗下主要產品交付周期,Model Y(配置|詢價)后驅版由此前的1-4周調整為1-5周;Model3(配置|詢價)后驅版/高性能版,Model Y高性能版/長續航版等四款車型由此前的4-8周調整至1-5周。此前,特斯拉中國方面曾表示,交付速度的提升會激發出消費者更強的消費意愿。
此次事故是否會對特斯拉后續銷量產生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觀察。(來源:華夏時報綜合貝殼財經、大河財立方、上海證券報、時代周報整理;整理:李云鵬)
編輯:方鳳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