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提出,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北京理工大學、人因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中汽研軟件測評(天津)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清華大學、湖南大學、上海愛樂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單位聯合進行起草、編制的《汽車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評價方法》CSAE標準已形成征求意見稿,現面向全體會員及其他有關單位廣泛征求意見。征求意見時間為2022年11月11日-12月12日。
點擊文章下方 “閱讀原文”,查看征求意見稿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標準研制背景與意義
伴隨著汽車信息網絡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的蓬勃發展,汽車智能化程度不斷提高,汽車智能座艙已開始從按鍵操作來實現基礎駕駛信息顯示和車輛控制,向融合觸屏、語音等多模態人機交互過度。用戶得到多樣化智能交互體驗的同時,駕駛分心隱患不斷加劇,由此導致的安全事故發生機率增大。
智能座艙是駕駛員最易感知的智能化體驗,已成為車企的重要賣點之一。然而,當前我國針對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性的相關測試方法和評價體系尚處空白,企業也尚未形成統一的評價準則。為規范智能座艙產品,保證駕駛安全,急需制定智能座艙系統人機交互安全測試方法及技術要求標準,以統一測試流程和評價規則。
本標準的編制目標將圍繞智能座艙系統觸屏人機交互分心,包括視覺分心、操作分心和認知分心等,結合NHTSA-2010-0053 和JAMA-2008-21-0003車內顯示系統指南3.0等標準規定的測量程序與基本要求,通過模擬臺架實驗獲取人車數據,來制定分心對駕駛主任務的安全閾值,并通過實車進行驗證,最終形成統一的測試方法和安全閾值,建立適用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的符合性測試流程和評價體系。
2.標準主要研究內容
本標準共分為5章,規定了汽車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性評價方法;內容包括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與定義、汽車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測試內容以及人機交互安全性評價方法等,如下圖所示。
3.關鍵技術問題說明
本標準提出的實驗方法主要參考NHTSA-2010-0053、JAMA-2008-21-0003、ISO-16673-2007 道路車輛-交通信息和控制系統的人機工效方面-基于車內系統使用以達到視覺需求的遮擋測試法和T/CSAE 259-2022等相關標準制定。
其中,實車靜態遮擋測試視覺分心實驗主要參考NHTSA-2010-0053、JAMA-2008-21-000ISO-16673-2007等相關標準給出的測試方法,在典型觸控屏靜態實車中進行遮擋測試實驗,目的是獲取到被試完成典型駕駛次任務的視線離路時間指標的低限閾值;模擬駕駛臺架視覺分心實驗可獲取到視線離路時間指標的高限閾值;模擬駕駛臺架操作分心實驗可獲取到操作頻率指標的指標閾值;模擬駕駛臺架認知分心實驗通過控制連續工作記憶難度,獲取認知分心中認知負荷指標的高低限閾值。
汽車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評價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進行評價,并將駕駛次任務觸控交互安全轉化為汽車智能座艙人機交互安全指數,并將其作為最終評價指標,用來評價汽車智能座艙不同布局、不同尺寸的屏幕介質(中控屏等)因分心導致的人機交互安全風險。
本標準提出了適用于中國駕駛員、駕駛環境的智能座艙人機交互測試評價方法,以安全體驗為核心,擴展至舒適性等體驗維度,為智能座艙及相關產品研發設計提供依據,有力的支撐了人機交互標準子體系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