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臨門一腳的時候,自游家倒下了。
這個由李一男創立的造車新勢力品牌,在今年10月8日正式上市其首款車型——自游家NV,這款同時提供純電和增程兩種動力的中大型SUV原本計劃今年12月底交付,但24376名意向用戶沒能等到愛車如期交付,等來的只有自游家的致歉信。
(資料圖)
12月7日早上,自游家官方發布《致NV用戶的一封信》,表示無法在短期內交付自游家NV。
在這封信中,自游家首先感謝24376名意向用戶的支持,并對無法按時交付車輛表示歉意,同時承諾將在48小時內全額退款,為用戶送上NV的車模以及200元星巴克消費卡,以感謝用戶的等待。
無法按時交付車輛對于造車新勢力來說不是什么新鮮事,但自游家這次遇到的卻是大麻煩,給用戶退款表明它短期內無法解決這個難題,當然也有可能最終它被迫退出汽車行業。
“期待的美好旅程還沒有開始,就即將結束”,“未來可能也沒有機會在我們門店”,“期待未來也許還有機會再聚”,道歉信中這些表述讓人覺得,自游家這次并非短暫離開,很有可能是徹底的告別。
受阻生產資質,自游家及時止損
自游家NV難產與自游家汽車的生產資質有關。
作為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新勢力”,無論是時間還是金錢都尤為珍貴,所以在自游家創立之初,李一男就學著“前輩”蔚來和小鵬的經驗,走起了找代工廠生產的模式。
當年,在新勢力發展之初,造車資質一度成為阻礙新勢力車企進入汽車行業的最大門檻。很多新品牌一開始都通過自建工廠來獲得生產資質,但這樣做投入大、周期長,對于缺乏資本積累而且急于求成的新勢力來說并不劃算。從目前的發展結果來看,當初拿下“雙資質”的品牌如今活得好的寥寥無幾。
反而是一開始就通過代工模式生產的蔚來和小鵬,不僅成為新勢力中的標桿,也已經在主流市場站穩了腳跟。
所以,自游家很自然的選擇了代工這條相對便捷的路,而它選擇的對象是大乘汽車。在今年10月份自游家的發布會上,李一男曾表示,自游家母公司火星石科技將在軟件、智能、三電等技術領域賦能大乘汽車,共同提高整車和智能軟件水平。自游家與大乘汽車是深度合作關系,將共同研發量產產品,自游家NV車型也將在大乘汽車常州金壇工廠生產。
美中不足的是,大乘汽車債務纏身。啟信寶數據顯示,截至今年12月5日,大乘汽車集團有限公司涉及司法案件達402起。其中,終本案件65件,未履行比例97.51%,未履行總金額超3.95億元,且無財產可供執行。
工信部曾在2020年發文,對于停產24個月以上的新能源車企,再次生產須經過工信部核查,不能保持準入條件或已經破產的企業,可能會被撤銷資質。
要想保留大乘汽車的生產資質,自游家要替大乘汽車還債,還要再等主管部門重新審查。目前尚不清楚自游家是否已經終止了與大乘汽車的合作,但毫無疑問,自游家沒有順利解決生產資質問題。
出師不利,自游家還有機會嗎?
雖然在大乘汽車資質上栽了跟頭,但李一男和自游家還沒有完全放棄。畢竟車都上市了,也有用戶愿意買單,只要找到有資質的代工廠就能繼續造車事業。
據媒體近日報道,山東國金汽車成為了自游家的下一個代工目標。
國金汽車系山東國金集團在淄博高新區投資設立的子公司,其創始人蘇金河在新能源汽車發展初期曾就職眾泰,并一手塑造了眾泰在微型電動汽車市場的銷售佳績。在新能源領域嘗到甜頭后,蘇金河選擇脫離眾泰,收購了陜西通家,以新能源商用車入局,隨后成立國金汽車,正式殺入了新能源乘用車市場。而國金汽車也是上文中提到的通過自建工廠獲得“雙資質”的新勢力之一。不過,受限于公司體量和創始人的能力,國金汽車在市場上并沒太多亮眼表現,目前只通過生產微型和緊湊型電動汽車勉強維持。
所以,國金汽車其實面臨和大乘汽車相同的問題,就是經營不善。不過比大乘汽車幸運的是,國金汽車獲得了淄博市的支持,這可以減輕自游家的資金壓力。
當然,除了國金汽車之外,自游家還有其他選擇,畢竟當年十幾家獲得“雙資質”的品牌里,大部分都沒做起來,資質是有的,不過可能都面臨債務或者其他問題。
除此之外,還可以找那些目前運營正常,但生產嚴重不飽和的造車新勢力,一方面可以滿足自游家的代工需求,一方面也能給這些企業帶來“額外收入”。比如目前市場上比較邊緣的創維汽車、天際汽車、愛馳汽車,甚至是曾經新勢力中主流的威馬汽車。
又或者可以選擇傳統車企或者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比如新特汽車借助一汽的資質和生產線實現生產。如今,像之前大肆擴張的北汽新能源應該留有很多空閑產能,而放走了零跑的合肥也許希望有新的品牌補位,自游家如果能“深度綁定”一個傳統車企或者得到地方政府支持,不僅能解燃眉之急,未來發展也能獲得助力。當然,選擇這條路很有可能喪失一些話語權,要看李一男如何權衡。
無論如何,現在已經到了自游家最危急的時刻,留給李一男的出牌機會只有一次。并且,以自游家首款車型NV的產品力來看,放在當下的市場只能算是中規中矩,并沒什么特別超前的技術,要是因生產資質問題遲遲不能交付,很快就會被淘汰。
所以,即便解決了生產資質問題,自游家也會因為貽誤時機導致產品競爭力下滑。同時,受疫情影響,車市面臨資本寒冬,就連已經融了300多億的威馬都有些難以為繼,在這種局面下李一男還會不會堅持也是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