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型近年來的高速增長已經不是新聞,從全網群嘲“電動爹”到新能源滲透率36.2%,不過是四五年的時間。不過在進入2022年后,新能源的增長曲線已經不像前兩年那般陡峭,橫盤震蕩、緩慢上漲也許將是未來趨勢。
▲2022年新能源月度零售滲透率呈現平緩上揚趨勢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在這個增量市場,越來越多的廠商入局搏殺,越來越多的新產品、新技術粉墨登場,愈發激烈的競爭對用戶而言絕對算得上好消息。不久前,長安“原力”的發布又讓新能源領域的戰局熱鬧了幾分。長安的這套“原力”能讓堅定的燃油車用戶“覺醒”嗎?對想在新的一年選款電車的朋友來說,“原力”又意味著什么?
聊技術?不如先算錢!
“96%、95%”這兩個數字,在長安“原力”發布會上被反復強調。這分別是長安“原力智能增程”與“原力超集電驅”發電機的最高效率。高效率對我們而言,意味著更強的動力、更遠的續航,以及更省錢。這里咱們先說省錢,以搭載“原力超集電驅”的深藍SL03純電版為例,計算一下日常通勤的電耗大概要花多少錢。
我們依據住建部《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給出的哈爾濱、北京、上海、廣州城市平均單日往返通勤距離數據以及深藍SL03的官方電耗,再結合各地居民電費價格可以算出,哈爾濱每天15公里純電通勤花費在0.87-1.57元;北京的花費是1.36-2.30元;上海0.72-2.39元;廣州0.65-2.34元。如果以每年250個工作日計算,這幾個城市的通勤花費在162.5-597.5元。不到600元就能完成全年通勤,這個數字是不是很驚人!當然這只是理論數據,包括上海、廣州的最低花費也是按照居民用電波谷低價計算。而在北方地區,冬季電量打折也是常態。不過無論怎么計算,新能源車型的通勤成本肯定要比傳統燃油車型低不少。如果你生活在通勤距離更短的小城市,出行成本肯定會很低。這也是純電車型在未來中小城市滲透的機會之一。
省錢背后的黑科技
95%的效率是如何達成的?純電車型的“長安原力超集電驅”系統通過多項先進技術和自主開發高效控制軟件,最大程度降低了機械和電磁損耗。整體損耗下降約1/3,可實現單車10年30萬公里全生命周期碳排放再降低約2噸。系統內的電機、電機控制器、減速器、充電機、DCDC、DCAC、高壓分線盒等零部件相比“三合一”技術重量低、體積小、效率高,同時也有很好的NVH表現。
把復雜的結構做簡單更能考驗廠商的技術水平。被命名為“原力智能增程”的混動系統車型采用發動機與發電機直聯結構,更簡單的結構、更少的傳動路徑,更少的能量損耗和更低的故障率。通過高壓縮比深度阿特金森循環等技術創新加持,發電機最高效率96%,CLTC工況下,可實現1L油發電約3.3度。在饋電狀態下,依然低至4.5L/100km的油耗,達到行業同級領先水平。
“原力”加持的深藍SL03續航表現如何?
新能源市場在經歷了“嘗鮮型消費者”主導的局面之后,越來越多的普通用戶也開始考慮新能源車型。2022年1-11月新能源市場銷量15029616輛,增速100.1%。這其中有政策、配套以及消費者觀念的影響,不過另一個重要因素是主流新能源車型續航普遍達到500km+,這個成績已經足夠滿足日常通勤需求和短途城際旅行任務。
依舊以《2022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數據估算,在哈爾濱平均單日通勤距離15km,深藍SL03的515km續航版理論上可滿足34.33個工作日通勤,705km續航版更是能完成47個工作日通勤需求。充滿一次電,通勤一個月在理論上是可實現的。如果是通勤距離更短的溫州(13.6km),充電頻率可以進一步降低。而在超大城市中,以往返22.6km的北京為例,深藍SL03的515km續航理論上也可滿足23天通勤,705km續航版更是能完成31天通勤需求。
▲北京/天津、廣州/深圳往返距離都在300km左右
城際通行層面,北京往返天津、廣州往返深圳的距離都在300km左右,深藍SL03的515km續航版往返一次理論上也能剩余200km左右續航,705km就更不用說了。
而增程版車型更是完全沒有里程焦慮,深藍SL03增程版1200km的續航里程甚至比一些燃油車表現更好。這意味著從哈爾濱往返沈陽中途都沒必要加油。
當然,你會覺得我們忘了最重要的一點——冬季續航。這個就是咱們接下來要聊的問題。
東北冬天可咋辦?“原力”給你“溫暖”答案!
新能源車型在冬天面臨的里程縮減是個誰也不能回避的問題,在現有條件下,誰能有效管理極端氣候下的電池溫度,誰就有可能在秦嶺淮河以北的新能源市場取得進一步突破。目前看了,“原力”為長安在這一地域的突破打好了基礎。
深藍SL03搭載的電池加熱技術可以實現在-30℃超低溫環境下高效升溫,約5分鐘電池溫度提升約20℃。這套“微核高頻脈沖加熱技術”能改善純電車型極寒狀態下動力減弱、充電困難的情況,同樣是-30℃的環境,加熱后車輛動力性提升50%,充電時間縮短15%。這背后有一堆什么諸如“八層扁線繞組”、“轉子雙V拓撲構型”、“超低阻導線”、“自適應控制算法”、“低阻力拓撲結構優化”等專業名詞,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搞懂或者搞不懂其實沒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技術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我們的生活。如果說在哈爾濱冬季使用深藍LS03會和廣州有著相似的續航無論你我都不會認可,不過在東北的極端天氣下,有了這種技術支持也能極大改善北方冬季用車感受。至于增程版,就更沒這種擔心了。
寫在最后:
超181項專利技術、95%行業最高電驅總成、1200km超長續航、-30攝氏度行業首發低溫脈沖加熱技術,如果說“181+95%+1200+-30”的硬核數字是專屬于理工男的冷浪漫,那么更高的效率、更長的續航、更廣泛的使用環境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是對于普通消費者而言則是實打實的溫暖。就像長安原力發布會上那句話:“新能源動力技術路線沒有優劣,只有適合。誰能給消費者帶去最好的產品體驗,誰就能得到市場認可。”我們不能確定未來“原力”光環下的其他產品是否能給大部分用戶怎樣的新奇體驗,不過至少從已經發布的深藍SL03來看,在16.89-21.59萬元這個價格區間,深藍SL03既能憑借智能科技、澎湃動力和較低的使用成本對傳統燃油中級車造成沖擊。在新能源領域也能憑借優異的續航表現、領先的能耗效率以及出色的性價比與Model 3等熱門車型抗衡。在新能源市場從快速發展到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原力”技術將會帶給消費者更多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