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即將收官的2022年,年度銷量目標完成率超90%的僅有三家車企。
又到了人們彼此問候“2022余額不足,當初立下的flag都實現了嗎?”的時候。前不久,在統計《汽車K線》重點關注的16家中國汽車公司11月銷量數據的過程中,有超過八成的車企恐怕已經注定無法完成2022年度銷售目標了。
不巧的是,據全國乘用車市場聯席會(以下簡稱“乘聯會”)的預測,2023年中國車市將出現“零增長”的表現。所以,這讓12月的銷量表現顯得尤為重要。
【資料圖】
對于絕大多數的車企來說,此時躺平或者是沖刺,或許已經無關于年度目標,反而更多是面對高企的經銷商庫存系數,給雙方在接下來的市場協作中重塑信心。
1)“金九銀十銅十一”,誰的表現最拉胯?
據乘聯會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國內乘用車市場零售164.9萬輛,同環比分別下降9.2%和10.5%,結合之前10月就已經出現的疲軟表現,故此總結出“金九銀十銅十一”的市場特征。
而《汽車K線》統計在冊的18家主要汽車公司的11月銷量表現也與此完全一致。單月同比、環比出現下跌的都達到了10家,另在11月同時出現單月同環比“雙降”的也多達8家,其中有5家甚至出現了兩位數的同環比下降。
其中最嚴重的是東風集團股份,單月銷量同比下跌高達42.22%,環比下跌29.33%。由此,東風集團股份11月銷量下降至15.39萬輛,在本期主要汽車公司銷量總排名中跌出TOP 5,位列第6名。
排在東風集團股份前面的長安汽車也沒能好上多少,雖然單月銷量同環比跌幅“僅”分別為1.72%和17.8%,但其18.48萬輛的單月銷量不敵同期銷量分別為23.04萬輛的比亞迪和19.03萬輛的廣汽集團,與上月相比下降兩個名次,由月度第3名滑落至勉強守住TOP 5的水平。
順帶一提,雖然單月銷量超過了長安汽車,但廣汽集團的單月同環比同樣出現了兩位數下跌,其中單月同比下跌15.09%、環比下跌10.43%。仰仗上年同期以及同年上月數據基數更好,所以面臨更大跌幅時,甚至能通過“同行的襯托”,排名直接上升兩個名次,由上月第6升至本期第4名。
2)長城堅守TOP 10,小鵬連續三月排名墊底
早在12月初,乘聯會發布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數據時,《汽車K線》曾結合長城汽車的11月產銷快報指出其令人遺憾的“掉隊”表現。
在本期銷量排名中,長城汽車以單月8.76萬輛的銷售表現落后于特斯拉中國,在總榜中下滑了一個名次,勉強維持住了TOP 10的位置。
不過排在長城汽車后面的,是單月銷量大約僅為其一半有余的江淮汽車,作為本期三大民營車企中,唯一沒能突破10萬輛的存在,其內部調整能帶來多少新的活力尚未可知,但從銷售規模的表現來看,還能給長城汽車的高管們“每月4萬輛”的喘息空間。
近期受數據被竊風波困擾的蔚來汽車排名下滑了一個名次,但最值得關注的并不是它。
從9月開始,小鵬汽車已經連續三個月排名墊底。當然也是“得益于”前兩個月的表現,其11月甚至出現了單月環比13.92%的正增長,不過僅為5811輛的交付成績與上年同期動輒1.56萬輛的交付成績相比,同比下跌幅度高達62.78%,與其單月銷量排名情況一樣,同比表現同樣位居本期榜單倒數第一。
不過,從小鵬汽車1-11月累計交付10.95萬輛的成績來看,其仍然能在中國五大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三,略微超越累計交付10.67萬輛的蔚來和10.27萬輛的零跑。
3)年度目標完成度超90%的僅三家
與月度銷量排名不同,臨近全年收官,在年度銷量目標完成度方面的排名上變化不大。上文提及的廣汽集團,完成度已經達到了90.34%,距離年度目標還剩23.82萬輛的差距,假設能復制2021年12月的銷量業績,那么完成2022年度目標不是沒有可能。
相比之下,除了早已在上月提前完成年度目標的比亞迪,完成度已經達到96.19%的哪吒汽車十分有希望能順利完成它的2022年度目標,按照其11月1.51萬輛的交付表現來看,與年度目標的5722輛差距難度并不大,甚至十分有希望能超額完成。可以說,哪吒汽車12月只要能賣到小鵬汽車11月的交付成績就足夠了。
提到小鵬汽車,隨著11月交付數據的發布,其距離年度目標仍然存在著14.05萬-19.05萬輛的距離,完成率僅為36.49%-43.79%,在《汽車K線》統計的16家汽車公司中,完成率仍然排名倒數第一。
同樣由于距離全年收官僅剩最后一個月,所以當前年度銷量目標完成度不理想的汽車公司們,其距離全年目標的差距,都普遍達到了其11月銷售數據的兩倍甚至更多。在這當中長安汽車是差距最小的,大約為1.95倍。但長城汽車的差距已經達到了10.39倍,而上文剛剛提到的小鵬汽車,更是達到了24.18倍-32.79倍。
就在乘聯會發布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情況之后的第二天,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了11月汽車經銷商庫存調查結果。數據顯示,11月汽車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1.88,同環比分別上升39.3%和6.8%,位于警戒線之上。
這也是筆者在開篇部分提到的,此時審視全年最后一個月的銷量表現,對于絕大多數汽車公司來說,實際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無關于廠商能否完成全年銷售目標,結合乘聯會對2023年的“零增長”預測,當下該怎樣平衡銷量與經銷商的關系或許更為關鍵。
據流通協會介紹,有73%的經銷商無法完成全年銷量任務,在呼吁相關購車政策能夠延續的同時,流通協會也建議汽車廠商能合理控制庫存,對經銷商的銷量任務目標進行適度調整、及時兌現返利,緩解后者在庫存與資金方面的壓力。
不同于足球賽場上臨近結束時的點球大戰和隊友們一路盤帶、過人、傳球給前鋒后的臨門一腳,2022年收官月的銷量表現,更像是各家汽車公司與銷售網絡重建的信心。那么,誰將在“零增長”的2023年到來之前,成功樹立起這種信心,誰又將一手毀掉自己的行業“人設”?我們一個月后,一見分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