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沒想到,過年回家的第一個飯局,就被在座的一位科普了電動車的種種不是。從鋰電池的壽命短、不安全、電池生產并不環保,到冬季續航打折、充電樁不好找還總壞,總之頭頭是道,在座的也多有附和。
如果不是我真的是開電動車回家的,差一點就信了。
另一位也接上了話茬,這位顯然知識結構比較新,某平臺新能源冬測的數據了然于胸,還知道一體壓鑄、4680電池,特斯拉FSD自動駕駛遲遲不能落地中國。但是也因此,對國產電動車的批判更聚焦于商業模式:小鵬要掉隊了,理想增程路線不行,蔚來單車虧損特別大就是龐氏騙局。
(資料圖片)
都是批判新能源的“老同志”了。
吃完飯,大家商量著要開“第二場”去喝酒。我沒有參加,而且給出了一個他們無法拒絕的理由,“新能源確實不行了,我要去另外一個方向充電”。
望著寶來離去的車燈。我心想,以這位的年齡和經濟狀況,不應該只開寶來,八成是因為直屬領導還在開帕薩特,邁騰。家中有一位長輩,因為官場上曾經走過一段彎路,遲遲沒有解決副處,所以50多歲了,平時只能開速騰。
這才是電動車在家鄉的真實痛點,品牌價值體系不成熟。而不是什么充電難,續航短,不能上高速的刻板印象。
早年奧迪和大眾的“官車”身份,早就轉化為體制內的社交貨幣,并且傳導到了群眾的印象中。所以今年新能源滲透率暴漲,傳統燃油車普遍遭遇銷量滑鐵盧。但是南北大眾還算是穩住了陣腳,新速騰改款后銷量依然能打,朗逸到了年底,月銷量反超老對手軒逸。
而品牌價值沒那么清晰,過去主要靠產品力或者性價比打天下的本田、日產,還有上汽通用,今年銷量上就栽了一個大跟頭?!熬又疂?,五世而斬”。哈恩博士牽手中國的戰略選擇,40年后還是大眾的“紅利”。
大眾之外,像攬勝、奔馳S、寶馬X5、豐田陸巡,這些品牌力明顯高于國產電動車價格區間的傳統豪華車型,依然堅挺。比如國產后的X5一度顯露出月銷量要破萬的統治力,讓很多之前看衰的鍵盤俠跌掉眼鏡。
所以在家鄉,新能源車主很多時候要向身邊的人解釋,這是什么車,這是什么牌子的,這車多少錢,這車為什么值這么多錢?有的時候提問者不懷好意,而且特別社牛,連珠炮一般發問,源源不斷地向人民群眾輸送“電動車這也不行,那也不行”的錯誤觀念。
但是電動車帶來的體驗提升是巨大的。一旦開上,就再也回不去了。于是新能源車主們開始進行“眼神交流”,先確認是不是自己人,黑子咱們不爭論,真香懂的都懂。
地下車庫里遇到一位小鵬P7車主,正好停在我對面,朝我的極氪001看了好幾眼,我也回報了好幾眼。下車后我們前后腳走了幾步路,他終于忍不住回頭,“你的001是哪個版本的?”
然后我們在親切友好的氛圍中,坦誠地交換了對以下問題的看法:特斯拉和小鵬最近的降價,極氪001的改款配置,小區附近的快充效率,裝家充樁時物業的扯皮,P7車主要不要置換小鵬G9 …… 以及怎么看理想。
新勢力里銷量最大的理想當然是繞不開的話題。鄰居里面有一位新提理想L9的車主,牌照還沒掛所以停在小區外面。我一次經過正好遇到他下車,他的“眼神交流”如默片經典:
他先是繞車轉了一圈,從輪轂檢查到車窗,還用袖子擦了擦星環大燈,然后開始觀察周圍經過的小區業主是如何觀察他的,最后鎖車,離開,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又一眼。當發現自己看車的時候我在看他,他有點不好意思,加快步伐進小區了。
家鄉很多人看到理想L9,最直觀的印象就是這車很大,但是你讓他猜價格,很少有人能猜到60萬以上。原因也很簡單,傳統豪華品牌,從BBA乃至路虎保時捷,在這個價格之上提供的旗艦車型,均是線條優雅流暢,車身虎實耐看。而理想的套娃式設計,加上為了空間可以犧牲設計感的產品哲學,很難產生百萬豪車的視覺沖擊力。
這讓部分理想車主有點失望。他們雖然對 “500萬以內最好的家用SUV”的說法并不完全買單,但是認為自己花不到50萬買一個全尺寸SUV是非常精明的選擇,特別希望獲得身邊人的認可。所以他們有時很愿意打開車門,讓朋友們上去體驗體驗,不得到一個不輸百萬豪車的評價不肯罷手。
過去作為一個純電車主,我對理想增程式的體驗也多有微詞。但是在家鄉,新能源車主好像是形成了某種統一戰線。無論是掛著外地車牌的特斯拉和新勢力,還是掛本地綠牌的比亞迪,車主之間的眼神打量都充滿了好奇心。
大年初一在高速服務區,我在給車充電。一輛沒掛牌的理想L8倒進來,車主下車,看到了我嘴角浮現的笑意。他應該知道網上對“混動車節假日應不應該占用充電樁”爭議很大。所以也有點不好意思。
“今天充電的人不多哈,我少充一會兒”。
(主編手記是車云網主編個人的觀察和隨筆,不追求媒體報道的專業性和嚴謹性,也不代表車云網的觀點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