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卡乘用化是個老話題,大多數中國品牌的做法比較粗暴,一般會在商用皮卡的基礎上加入略微時尚的外觀和內飾設計,內核還是商用皮卡的老樣子,所以開起來的感受并沒有什么特別不同。直到長城山海炮出現之后,中國品牌皮卡開始有點變化,3.0T V6大排量發動機,再加上幾乎與坦克500同款的設計語言,足以讓你第一眼看到它的時候,不至于把它歸類為“工具車”。最近,大咖試駕了長城山海炮,分享一下對這輛車的看法。
(相關資料圖)
靜態:皮卡版的坦克500
如果只看山海炮的前臉,你會發現這款車跟坦克500相似度很高,大面積的橫幅式鍍鉻中網略微前突,兩側的矩形大燈有一角延伸到翼子板處。這就是當下長城旗艦SUV-坦克500的設計語言,有一說一,確實能營造出頗為大氣的視覺效果。而長城在山海炮身上用到這套設計語言,意味著山海炮的定位也是比較高端的。
車內部分同樣是坦克500的味道,14.6英寸的懸浮式中控大屏赫然列于中控臺上,而且在中控臺下方還設置了一塊石英表,方向盤前方則是一塊12.3英寸的液晶儀表盤。其他細節方面能看到實拍車型采用了深藍+米白的內飾配色,而且有大面積的皮質材料包裹,內飾的精致度也是跟坦克500看齊的。
至于配置方面,常見的駕駛輔助功能如360度全景影像以及全速自適應巡航都是標配,唯獨是缺少了車道保持功能,這讓山海炮沒辦法實現L2級別的智能駕駛輔助。舒適性功能的表現也不錯,山海炮甚至為第二排的乘客提供了座椅加熱和座椅通風。這些都是當下自主品牌家用車當中很常見的配置,長城也沒有因為山海炮是一輛皮卡而敷衍了事,完全按照家用車的思維來打造山海炮的內飾。
靜態方面,單純從車頭到C柱部分來看,說山海炮是坦克500的皮卡版并沒有問題。皮卡與SUV共享平臺的做法在海外品牌當中也不少見,遠一點的像豐田坦途與豐田紅衫,近一點的有日產納瓦拉和日產途達。那么同樣搭載了3.0T V6發動機的山海炮,在駕控方面也跟坦克500一樣嗎?下文繼續聊。
駕控:雖是皮卡仍舒適
動力方面,山海炮與坦克500一樣,搭載了3.0T V6雙渦輪增壓發動機。雖然兩款車的發動機型號不同(山海炮為GW6Z30;坦克500為E30Z),但兩者參數一樣,最大馬力360Ps,峰值扭矩500N·m,傳動系統方面則匹配了長城自研的9AT變速箱。
3.0T V6雙渦輪發動機雖然看著挺唬人,但放在這輛整備質量達到2634kg的山海炮身上,已經很難掀起波瀾,直觀的動力輸出還是比較平庸的。
至于底盤方面,山海炮和坦克500一樣采用非承載式車身和前雙叉臂式獨立懸架、后多連桿整體橋式非獨立懸架。這樣的底盤架構常見于越野車和皮卡身上,能夠保證車身和底盤擁有較強的剛性,同時也可以在越野的時候為后輪增加接地面積,增強抓地力。
這次的試駕過程全是市區道路,能感受到山海炮底盤的路感會比坦克500稍微豐富一些,路面的細碎震動會較多地傳遞到車內,尤其是后排。但相比大咖以往試駕過的皮卡車型,如長城炮,山海炮的底盤質感明顯更加舒適,對路面的細碎震動能夠起到一定的過濾,雖然有路感,但不至于太煩人。
實際感受來看,山海炮的定位還是比較清晰的,跟中高端SUV相比,山海炮的底盤動作明顯多一些,相信是為了提升載物能力而作的妥協。而跟傳統的商用皮卡車相比,山海炮的底盤質感明顯舒適許多,即便是家庭的日常出行,也不至于會因為這是一輛皮卡而感到乘坐感受大打折扣。
寫在最后
雖然說皮卡的乘用化在逐漸推進,但國內真正把皮卡當作乘用車來使用的車主還是占少數。在這樣的背景下,長城是唯一一個推出大排量中高端皮卡車型的廠商,所以山海炮的推出也算是一次比較勇敢的嘗試了。有一說一,就目前的體驗來看-靜態舒適性、底盤質感等,都基本符合我們對于一輛中高端皮卡的預期,也是當下市場中為數不多比較有意思的國產皮卡車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