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慣例,每月1號都是各家車企公布上月銷量的日子,這次也不例外,2023年的第一份成績單如約而至。不過由于今年1月份還包含春節(jié)假期,這也影響了各大車企在年初的銷售情況。
與此同時,2023年開始,已經實施了十三年的新能源國家補貼宣布正式退出,這意味著消費者購買大部分新能源車時將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成本。因此,今年1月份,大部分車企所交出的成績單并不樂觀。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造車新勢力的新年成績單
過去一年里,中國共售出新能源車649.8萬臺,也就是說,中國的汽車廠商每賣出三臺車,其中一臺便是新能源。乘聯(lián)會預測2023年這一數據將達到850萬臺,新能源車滲透率達到36%。
數據來源:乘聯(lián)會
不過新年伊始,從1月份各大造車新勢力的成績單表現(xiàn)來看,情況并不樂觀,理想或許成為目前新勢力中唯一同比正增長的品牌。
數據顯示,1月份理想汽車共計交付新車15141輛,同比增長23.4%,奪得單月銷冠。自交付以來,理想汽車累計交付量已經達到了27.25萬輛。其中理想L9于2022年6月發(fā)布,8月底開始交付,9月便交付過萬,而理想L8到12月也達成月交付過萬的成績。
理想汽車的銷量突出主要有兩個原因,一個是通過增程式解決了電動車續(xù)航問題,續(xù)航已經超過1000公里,這吸引了相當一部分購車人群;另一方面在于理想推出新車的節(jié)奏,從理想ONE之后,相繼推出L9、L8,本月還會有L7等新車接力。
除了理想汽車之外,其他新勢力的成績就不那么“理想”了。
數據顯示,蔚來1月份交付新車8506臺,同比下滑近12%。其中交付新車包括2190輛SUV和6316輛轎車,第二代技術平臺ET7、ES7和ET5三款車型交付量占當月總交付數的85.6%。此外,蔚來EC7、全新ES8等全新車型將于今年上半年開啟交付。
小鵬1月共交付5218臺,銷量同比下滑超59%。其中,小鵬G9交付2249臺。與理想、蔚來相比,這個成績并不突出,市場也已經有所預期。加上2022年小鵬汽車出貨量僅達到目標值的一半,其內部正進行大規(guī)模調整,引入長城汽車原總經理王鳳英擔任小鵬汽車總裁。
零跑汽車作為造車新勢力第二梯隊首個上市的企業(yè),1月份的銷量卻令人大跌眼鏡,僅交付1139輛,同比下滑超85%。要知道在2022年,零跑汽車有五個月交付過萬。而到了今年,交付量可謂遭到了“膝蓋斬”。
哪吒汽車1月份累計交付6016輛,同比下滑超45%。其中哪吒S單月銷量為1517輛,銷量回落,新推出的哪吒S未被市場廣泛認可,加上哪吒仍未上市,資本市場給哪吒的機會不多了。
此外,其他品牌如嵐圖汽車交付1548輛,創(chuàng)維交付1188輛,AITO問界交付4475輛,極氪交付3116輛,廣汽埃安1月交付10206輛。而比亞迪表現(xiàn)依然強勢,一月銷量達到151341輛,同比增長58.6%,是本文中已經提到的造車新勢力汽車銷量之和的近4倍。
補貼退坡,傳統(tǒng)車企強勢來襲,市場開啟淘汰賽
在過去,蔚小理通常被作為國內造車新勢力的代表,不論是業(yè)績表現(xiàn),還是市場認可度,或者是公司市值,這三家公司一直都是造車新勢力的前三強,也被看做是中國造車新勢力的晴雨表。
不過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這一局面開始了改變,一方面隨著主打性價比的哪吒、零跑等品牌,沖破了三家車企構筑的新能源高端汽車市場,銷量快速上升,甚至一度將蔚小理逼出了前三。從1月份的銷量也可以看到,哪吒交付量已經超過小鵬汽車。
此外,一些新晉品牌尤其是傳統(tǒng)車企創(chuàng)建的新能源品牌正在強勢入場,搶奪造車新勢力的市場份額。比如問界、極氪等,都在2022年有過月銷量破萬的情況。
更何況比亞迪市場份額已經從2021年的13%迅速提升到了2022年的29%,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造車新勢力的生存空間。一個數據是,2022年盡管蔚小理的銷量仍然在高速增長,但增幅都未超過50%,其中小鵬汽車更是只達到了目標銷量的一半。
另一方面,從今年開始持續(xù)13年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將正式結束,不僅意味著消費者將付出更多的成本購買汽車,對于車企而言,即便承諾不漲價,在成本上也將是一個巨大的打擊。
雖然在國家補貼退坡的同時,已經有十余個地方省市發(fā)布了促進新能源汽車消費的政策,如上海、浙江、山西、云南、河南、海南、吉林等,都相繼發(fā)布了相關政策來幫助車企渡過這段時間。
不過地方出臺的補貼和消費券等在力度上與國家補貼相比有所下降,對于車企的刺激效果還有待市場檢驗。
與此同時,作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的頭部企業(yè),特斯拉也在近期宣布產品大幅降價。其中Model 3從26.59萬元降至22.99萬元,降價幅度達到13.54%。這已經是特斯拉繼去年10月后又一次宣布大規(guī)模降價,如果從2022年10月前Model 3最高價27.99萬元來算,目前已經降價達到5萬元。
特斯拉之所以有底氣降價,一個原因在于其是目前新能源車企中利潤率最高的,并且已經實現(xiàn)了長期持續(xù)盈利;另一個原因也是由于受到國內同行的沖擊,讓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銷量不佳,急需提升銷量,而降價則是最有效的手段。
但這樣一來對于國內的相關企業(yè)而言,將造成了不小的壓力,疊加補貼退坡,對于其今年的利潤可能會有較大的影響。比如蔚來近期便推出了新的優(yōu)惠金融政策,讓用戶可以采用更低的費率甚至免息來購買車輛。
雖然蔚來創(chuàng)始人李斌曾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并不會降價,但這種操作可以看做是一種變相的降價,分期費率已經從最開始的3.99%,降至如今的1.99%。
不僅是蔚來,近日,包括極氪、埃安、沃爾沃等都開啟多種促銷模式,包括選配打折、免費選裝、金融補貼、交付激勵、保險補貼等。不過相比這些企業(yè),五菱宏光則表示的更加直接,直接宣布旗下宏光Mini EV限時降價,其售價下調3000元至2.98萬元,至3月底前。此前,賽力斯、小鵬等車企已經跟隨特斯拉下調過價格。
在補貼與降價的雙重壓力下,加上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尚處于虧損狀態(tài),預計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或將迎來一輪淘汰賽,部分低銷量的品牌或將告別市場。
不過對于傳統(tǒng)車企而言,經歷前幾年新能源市場的洗禮,已經逐漸在該領域發(fā)力,如廣汽、上汽、長安、吉利等,都已經有了不錯的成績,比亞迪更一舉占據了市場頭把交椅。并且相比造車新勢力,傳統(tǒng)車企不僅有更豐厚的資本,還有成熟的汽車銷售網絡,一旦旗下新能源獲得市場認可,其市場份額的增速將比造車新勢力快得多。
寫在最后
從今年1月份各大新能源車企的銷量情況來看,除了比亞迪、埃安、理想、哪吒等車企外,許多企業(yè)并不樂觀,這也意味著目前市場正在加速分化。當然,僅從一個月來看各大車企后續(xù)的經營情況,有些為時過早,并且今年1月份還有一個完整的春節(jié)假期,讓車企的銷售時間縮短,也變相降低了車輛的交付情況。
但從宏觀環(huán)境來看,今年開始,國家補貼的正式退出,以及特斯拉帶動下新能源汽車的不斷降價,都給相關車企一個沉重的盈利壓力。可以預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價格戰(zhàn)已經打響,只看誰能扛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