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山有虎,向著虎山行,那屬于不知者無罪,但如果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上了山沒打過老虎屬于盲目自信,如果打敗了老虎,那注定可以成為一個流傳甚廣的英勇故事,被人銘記。
對于一個勇士來說,如果已經明知山里有老虎的情況下,還是否前赴呢?這就要看這位勇士是想淪為無名小輩還是想要被人記住了,顯然,這是一場豪賭,考驗的不只是勇氣,也需要自身的能力足夠強。
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眾所周知,“寒冷、低溫”一直是新能源汽車的天敵,每一個品牌都視其為猛虎,不敢輕易靠近,但如今卻有一個品牌主動挑戰低溫,直面這只猛虎。日前,長安汽車在吉林省查干湖湖面最低零下25℃的極寒環境中進行了一場對抗低溫的系列挑戰,通過持續48小時的冰封挑戰、極寒“冬泳”、凌風捕網等三項測試,展現了長安智電iDD技術各方面優秀的“抗凍”能力。
(資料圖)
其中,“破冰挑戰”環節旨在考驗應對極端溫度環境的控溫能力,一輛UNI-K 智電iDD測試車輛在最低零下25℃的極寒湖面冰屋內冰封長達48小時之后,UNI-K 智電iDD啟動正常、響應快速,在冰面不打滑、全車不饋電的情況下,干凈利落地沖出冰屋完成挑戰。隨后,通過對測試車輛的發動機引擎、電路等多點位進行的靜態檢測顯示,長安智電iDD在極端低溫工況環境下,車輛功能一切正常,可見長時間的低溫對于車輛本身沒有任何影響。
在“極寒冬泳”環節上,工作人員在查干湖冰面上建造了一個半米深的水池,UNI-K 智電iDD測試車輛需駛入冰水池內,冰水即刻將整車電池和排氣管浸沒,在熄火斷電浸泡10分鐘之后,車輛成功啟動駛出,第二項涉水挑戰成功。
在“凌風捕網”挑戰上,UNI-K 智電iDD測試車輛在搭乘4名乘員的情況下,幫助漁民在查干湖冰面上完成收網作業。纖繩在車輛啟動瞬間繃直,盡管輪胎上裝了防滑鏈,但光滑的冰面依然給動力系統帶來了不小的挑戰,伴隨著恒溫智慧安全系統的再次“保駕護航”,長安智電iDD的高效發動機在AI智慧節能系統的配合下,最終順利將一天的漁獲拖曳至眾人面前。
眾所周知,新能源車對于溫度極為敏感,有數據顯示,當溫度從25℃下降至-20℃,將導致動力電池放電量下降30%、充電時間相應增加,尤其是在我國東北地區,普遍的極端低溫使動力電池的活性大幅衰減,充電“無能”、啟動“無力”成為常態,讓許多新能源意向車主望而卻步。
但從長安智電iDD的整體表現來看,其并沒有因為低溫環境影響到自身的各方面表現,性能依然是相對比較穩定的狀態,那么長安智電iDD為啥能夠無視低溫呢?這自然離不開長安持續多年的自主研發成果了。
首先,智電iDD高聚能電池依靠恒溫智慧安全系統的IP68級防水、毫秒級電池監控、全溫域電池溫控、多元熱安全保護等四大智慧管理策略充分配合,特別是出色的防水能力成了此次挑戰成功與否的先決條件,另外過硬的電池安全保護措施,讓智電iDD的電池具備了瞬態泄壓,最大可達到每分鐘3000升,超壓密封控制技術可承受1000兆帕壓力,全域防短路設計支持10毫秒瞬時斷電保護,最大程度降低了動力電池“熱失控”風險。全時感溫報警、毫秒級自動喚醒等專利優勢技術的加持,也讓整車即使在下電狀態下仍可24小時實時監控。
在傳統動力板塊,長安智電iDD系統采用的iDD混動專用電擎,源自長安NE發動機平臺,充分繼承了藍鯨發動機“干凈、強勁、安靜”的優秀基因,成熟應用AGILE敏捷燃燒、智能潤滑等技術,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采用米勒循環、電動化前端輪系等混動發動機專用技術。
寫在最后:
中國品牌要通過電動電氣化轉型實現“換道超車”,就必須解決這道“電車怕冷”的行業難題。長安智電iDD搭載恒溫智慧安全系統,在極端溫度環境下,高智能電池溫控系統使動力電池在-35℃極寒至55℃高溫溫度區間內,通過電池預加熱、電池保溫、電池主動降溫等功能,實現自動平衡電池溫度達到最佳溫度區間,使其依然保持出色的“全溫域”可靠性與穩定性。
伴隨著此次破冰挑戰成功,歷經千錘百煉的長安智電iDD也將加速進入市場。根據規劃,2月全新UNI-V 智電iDD、全新UNI-K 智電iDD將開啟預售;今年上半年,第三代CS75PLUS 智電iDD、歐尚Z6 智電iDD等全新產品也將陸續面市,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