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如果說選出一個新能源車企中銷量最具含金量的品牌。那么答案一定是理想。
雖然單論銷量,理想或許比不過比亞迪、特斯拉等車企。但你要知道,理想汽車的產品單價全部都在30萬以上。就拿2023年1月交付量來說,在很多車企因春節、補貼取消等因素銷量下滑時,理想卻依然能僅憑借兩款車拿出15141輛的交付數據。無論從銷量,還是產品單價,其“含金量”都毋庸置疑。
當然,如今的理想也正應了那句話:人紅是非多。關于其熱衷的增程式混動技術,自理想汽車誕生的那天起,業內就從未停止過討論。而主要的爭議點就在于:所謂“新能源”的理想,采用的增程式混動技術,到底是不是落后的技術?
實事求是的說,銷量好不好和技術是否落后這兩件事,的確不存在必然聯系。但是,作為理想汽車的CEO,李想又怎么可能認慫?自質疑聲開始,李想就扮演起了社交平臺技術專家的角色,多次公開為增程式混動技術站臺。
不過,李想這種王婆賣瓜式的營銷方式,自然會招來不少人的反駁。其中除了網友,甚至包括部分業內人士。比如長城汽車的首席增長官CGO李瑞峰,就曾在微博上發文多次怒懟增程式技術落后。雖然沒有指名道姓針對理想汽車,但是連網友都看得出來,李想自然不可能察覺不到。
時隔幾個月,終于被李想找到了反擊的機會。2月7日,李想發微博稱:“如果汽車銷量前三的比亞迪、吉利、長安都開始使用增程電動,某企業關于增程落后的營銷規劃可以停止了,省點錢干正事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個某企業說的是誰。當年誰否定了李想,如今李想就在反駁誰。
而這條微博的來由,則是前一天李想在微博上發文詢問仰望U8的動力結構相關事宜。但是,作為一個出色的產品經理,李想又怎么可能不知道仰望U8的技術類型?此舉一出,很快就被網友識破了,這無非就是自拋自扣式的一次自夸,想借比亞迪來證明理想汽車選擇增程式混動技術的正確罷了。也有網友直言道:“李想不愧是個出色的媒體人出身,營銷方面算是被他玩明白了。一條微博,既把理想與比亞迪劃在了同一陣營,還巧妙的諷刺了友商,順勢還吹捧了自家的增程式混動技術”。
但是,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也遭到了不少網友的吐槽。有人認為,李想大可以放開格局,造好自己的車、賺好自己的錢即可,實在沒必要睚眥必報。
對此看法,筆者深表認同。雖然理想汽車如今銷量方面相當出色,但是增程式混動技術落后也是事實。畢竟早在100年前,世界上第一臺增程式混動汽車就已經出現了。所以綜合來說,不管比亞迪也好,吉利也罷,無論誰在用增程式技術,都不能改變該技術落后的本質。只能說,從目前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環境來看,增程式混動技術仍適用罷了。至于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其實還真應該聽人一句勸:悶聲發財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