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片)
新能源車為什么能夠降價,而且必須降價?
不是源自于特斯拉的任性,也不是源自于比亞迪的恩賜,而是源自于動力電池的降價,和新能源車最大市場的冷卻!
第一:動力電池價格持續走低,車輛制造成本也立竿見影下降了。截至2月14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再下跌1500元/噸,均價報45.15萬元/噸。與2022年11月份60萬/噸的歷史高位價格相比,價格下跌幅度已經超過24%。而且隨著動力電池廠家的產能提升,加之訂單數的減少,電池價格還將持續下跌。寧德時代生產線上的工人已經享受著每周5天,每日工作8小時的正常工作待遇。
第二: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購車欲望消極。乘聯會信息顯示,2月1-12日乘用車市場零售46.4萬輛,同比去年增長46%,較上月同期下降18%。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75.7萬輛,同比去年下降27%;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42.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7%,較上月同期下降18%。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87.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25%。這里著重看一下環比數據,是連續兩個的下跌
不是源自于特斯拉的任性,也不是源自于比亞迪的恩賜,而是源自于動力電池的降價,和新能源車最大市場的冷卻!
第一:動力電池價格持續走低,車輛制造成本也立竿見影下降了。截至2月14日,國內電池級碳酸鋰再下跌1500元/噸,均價報45.15萬元/噸。與2022年11月份60萬/噸的歷史高位價格相比,價格下跌幅度已經超過24%。而且隨著動力電池廠家的產能提升,加之訂單數的減少,電池價格還將持續下跌。寧德時代生產線上的工人已經享受著每周5天,每日工作8小時的正常工作待遇。
第二:市場持續低迷,消費者購車欲望消極。乘聯會信息顯示,2月1-12日乘用車市場零售46.4萬輛,同比去年增長46%,較上月同期下降18%。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75.7萬輛,同比去年下降27%;全國乘用車廠商批發42.5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7%,較上月同期下降18%。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87.4萬輛,同比去年下降25%。這里著重看一下環比數據,是連續兩個的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