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稱,威馬汽車開始了第二輪集體降薪,僅發25%工資,甚至有部分員工停薪留職,引發了外界對威馬汽車生產經營狀況的討論。
(相關資料圖)
記者注意到,昨晚(2月17日),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在其微博轉發威馬官方聲明并表示,過去一年因為疫情和市場環境的客觀影響,威馬確實遇到一些困難,公司正在通過一系列降本增效的措施進行調整。在聲明中,威馬汽車針對網傳“財務部門擅自立項”“管理層為項目開綠燈”的消息做出澄清。
此前報道,去年10月,威馬就曾發內部溝通信實施降薪,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
威馬汽車是國內造車新勢力當中一員,近期卻頻頻陷入降薪裁員、債務纏身、管理混亂等負面漩渦。
2月17日,一位已經離職的威馬前員工向記者表示,其去年11月因公司降薪選擇離職后,公司答應給的N+1離職賠償金共計約8萬元至今未到賬,與其一樣同期離職的包括成都、北京、上海等地在內的很多威馬員工也沒有拿到補償金。記者從勞動合同協商解除協議中看到,威馬汽車將在合同解除之月后的三個月對應發薪日分期支付,最后一筆分期支付的補償金不晚于2023年3月25日。該名威馬前員工還透露,離職當月的公積金公司也沒有繳,其已通過上海市公積金管理中心進行網上維權。
事實上,這些員工的遭遇跟去年10月威馬汽車內部開展的一輪降本措施有關。媒體此前報道,2022年11月21日,一封名為《和衷共濟,共渡難關》的威馬溝通信在網絡流傳。信件落款為威馬汽車首席執行官沈暉,其在信中表示,威馬汽車自2022年10月以來實施了一系列降本措施以應對資金壓力,其中包括,M4及以上級別管理者主動降薪,發放50%的基本工資;其他員工發放70%的基本工資;本年度不再發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期)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等。
這意味著,從去年10月至今,威馬汽車內部仍未走出資金周轉困境。2月14日,記者從威馬汽車的一位代理公關處獲悉,由于威馬方面欠款未結,代理公關業務已全部暫停,“去年項目的款都還沒回來,公司層面運營因此受到很大影響”。此外,上述威馬前員工也稱,自己在采購部門任職,此前從公司給供應商付款的情況就看出公司存在很大的資金壓力。
記者關注到,2022年6月威馬控股有限公司在港交所遞交的招股說明書顯示,2021年,威馬汽車總收入為47億元,虧損82億元,較2021年虧損50億元,虧損同比上漲61.4%。而在2019年,威馬汽車錄得年內虧損超41億元。即2019年-2022年,威馬汽車已虧損超過173億元。
來源:南方都市報、N視頻
編輯:陳彥潔 | 主編:李玲、田程
編審:廖壽喜 | 監制:李鵬
湖北經視3·15線索征集令
一年一度的“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即將來臨!過去一年里,有哪些新的消費陷阱?又有哪些老問題,還在損害消費者的權益?即日起,湖北經視重磅發起3?15線索征集令!你有“料”!我來“曝”!
(↑戳海報了解更多詳細內容↑)
報料方式
1
關注【湖北經視微信公眾號】
回復關鍵詞
【315】或
直接戳菜單欄
“315報料”
即可進入315報料通道
▼
(提醒:您的個人信息不會對外公開)
2
撥打湖北經視熱線電話
【027——87311111 】
報料咨詢
3
在新浪微博平臺 @經視直播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