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伊始,國家新能源補貼正式退場。就在大家以為新能源車價格會上漲的時候,由特斯拉打響降價第一槍,Model3及ModelY降至歷史最低價格。面對特斯拉主動挑起的“價格戰”,比亞迪也按捺不住了?
資料圖:新能源汽車。上海海關供圖
(相關資料圖)
特斯拉總體趨勢還是越來越便宜
2023年開年,特斯拉借新能源汽車國家補貼正式退出的契機,率先在中國市場挑起了“價格戰”。
美國當地時間3月1日,在特斯拉投資者日活動上,特斯拉首席財務官Zach Kirkhorn表示,到2022年,Model 3每輛車的成本已降低30%,銷售和管理費用比傳統汽車制造商低60%至70%。Zach Kirkhorn稱“削減成本是使電動汽車更加實惠、市場不斷增長的關鍵”。
過去幾年,Model 3/Y經歷多輪調價,總體趨勢還是越來越便宜。今年1月,特斯拉將國產Model 3的起售價降到22.99萬元,將Model Y的起售價降到25.99萬元,創下歷史最低價格。
馬斯克在投資者日活動上表示,大部分人都想要擁有一輛特斯拉,拉動購買需求的關鍵在于價格的可負擔性,特斯拉要足夠便宜才能拉動購買需求。
“特斯拉的發布的生產流程優化對行業趨勢發展影響巨大,尤其是對保持高端化的品牌,或者從大眾型轉向高端型品牌的定價策略會有很大影響。”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管理科學系教授、深圳行業研究院首席科學家蔣煒表示。
比亞迪通過新車型來變相降低售價
特斯拉的“開卷”,引發了包括蔚來、小鵬、飛凡在內十余家車企先后降價。
對特斯拉而言,降價無疑是促銷的好手段。
乘聯會數據顯示,特斯拉1月國內銷量創歷史新高,達6.6萬輛,同比上漲10.3%,環比增長18.3%;比亞迪1月銷量為15.1萬輛,同比上漲62.4%,環比下降35.7%。
面對特斯拉的降價競爭,比亞迪的作法則是通過新車型來變相降低售價。今年2月,比亞迪賣得最好的車型秦PLUS DM-i,新增了2023年冠軍版車型。在配置提升的情況下,定價反而是降了1.2-1.8萬元,最低入門級版本低至9.98萬元,這也是比亞迪新能源車型首次下探至10萬元以下。
此外,比亞迪經銷商的降價已釋放出信號。據媒體報道,比亞迪于近日啟動了年內首次降價。對此中新財經向比亞迪相關負責人核實此事,對方表示,此次并非官方降價,系個別經銷商促銷行為。另據北京的一家比亞迪經銷商透露,目前,店內不同車型的優惠幅度自千元至萬元不等,部分車型還有最高1萬元的置換補貼。
資料圖:車展。劉棟 攝
消費者仍存在“買漲不買跌”心理
然而,降價仍是雙刃劍。部分消費者面對新能源車企的降價,采取了持幣待購的對策,原因就在于,頻繁降價會改變消費者的預期。消費者會認為,新能源車仍有較大降價空間,如果現在購買,不僅要為更高的車價買單,也會承受更高的車輛購置稅及保險費用。去年就有多家車企的消費者質疑企業降價舉措,認為自己“買虧了”。
而降價也意味著新能源車企可能“賣一輛虧一輛”,馬斯克曾宣稱特斯拉整車毛利率30%,相比之下,小鵬汽車2022年毛利率為13.5%,蔚來整車毛利率為12.7%。需要指出的是,新能源車企的毛利率涵蓋了政府補貼,隨著今年補貼消失,以及較大幅度的降價促銷,相比利潤率高、具有較大回旋余地的特斯拉,國內新能源車企將面臨沉重的虧損壓力。
但無論如何,降價是應對激烈市場競爭的次優選擇。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當前仍是難得的發展窗口期,從中央到地方對于新能源車仍有大量政策紅利,日本歐洲等傳統燃油車巨頭的電動化尚處于爬坡階段,降價如能帶來銷量的快速增加,就能助力新能源車企在國內外市場擴大份額,形成業績和股價的雙升。
如何消除消費者的“買漲不買跌”心理,成為新能源車企的必修課。借鑒電商的“保價補償”模式,新能源車企可以推出三類舉措:一種是直接經濟補償;第二種是免費維修保養;第三種是免費技術升級。車企可為消費者提供帶有保價承諾的合同,規定在一定期限內,如果消費者遭遇同類車型降價現象,車企將返還差價、提供一定數量的無償技術升級或充電等其他售后服務,從而合理彌補消費者的損失,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
上游新聞綜合自:經濟觀察報、中國新聞網、上觀新聞、虎嗅、澎湃新聞
編輯:鄧晞
責編:吳忠蘭
審核:馮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