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間宿主(intermediate host):是指寄生蟲的幼蟲或無性生殖階段所寄生的宿主。
2、寄生蟲的幼蟲和成蟲,其寄主不是同一個種時,則幼蟲的寄主稱為中間宿主或中間寄主。
3、有些寄生蟲在其發育過程中需要兩種以上的不同的中間宿主,在這種情況下隨著寄生蟲的發育階段的推移,前一個所寄生的動物稱為第一中間宿主(first intermediatehost),后一階段所寄生的動物稱為第二中間宿主(second intermediate host)等等。
(相關資料圖)
4、寄生于肉食獸類的胃中的有棘顎口線蟲,在水中孵化出來的第一期幼蟲在劍水蚤類(第一中間宿主)體內變成第二期幼蟲。
5、這種劍水蚤類被雷魚、鯽魚等淡水魚類(第二中間宿主)攝食后,顎口蟲就在其體內變成第三期幼蟲。
6、這些魚在被肉食獸(終宿主)捕食后,就在其體內變成成蟲。
7、如果上述淡水魚被人們生吃,則蟲不能在人體內變成成蟲,但從被囊出來的第三期幼蟲,可直接地在人體內移動,最后在皮膚或皮下組織形成局部性腫瘤。
8、這時人可以說是顎口線蟲的偶然宿主。
9、此外,狗蛔蟲寄生在普通的狗體中,不需要中間宿主,但在實驗條件下使蚯蚓攝取蛔蟲卵,可在蚯蚓體壁中發現狗蛔蟲的第二期幼蟲。
10、如果把這種幼蟲給予老鼠,就可在鼠體內生存,如果被狗攝食,就在狗體內變成成蟲。
11、在這種情況下不稱蚯蚓和鼠為中間宿主,而稱作paratenic host,可譯作擬宿主或假宿主。
本文到此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